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200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总结和2004年工作要点
 来源:核算处  时间:2004-01-07 11:24 

    一、2003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总结
    
2003年,我省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任务量大幅度增加,除了正常的核算业务工作外,今年新增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培训三项任务量很大的工作,而且由于“非典”疫情和秋粮减产等原因,省委和省政府对我省经济运行态势非常关注,布置的临时性咨询任务大幅度增加。与任务量大幅度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响工作的不利因素也超过往年,主要是人员班子不齐和“非典”疫情影响正常工作。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核算处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按照全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整体部署,紧紧抓住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两大主题,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一)完成了国民经济核算表的编报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要求,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制度规定的各项报表的编制和上报任务。省局完成了全省2002年GDP核算表、资金流量表(包括收入分配和金融交易部分)、资产负债表以及2003年GDP季报的编报工作。省辖市统计局完成了2002年GDP核算表、资产负债表以及2003年GDP季报的编报工作。县市区统计局完成了2002年GDP核算报表的编制工作。
    
同时,多数县市区统计局也根据省辖市的要求,认真完成了2003年GDP季报的编报工作,部分县市区统计局按要求完成了2002年当地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任务。部分省辖市和县市还开展了乡镇GDP的测算和评价工作。
    
(二)完成了省辖市及县(市)GDP报表数据质量的审核
    
按照《河南省统计局和市地统计局对主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实施办法》的要求,省局在省辖市对县市区2002年GDP年报审核的基础上,对县(市)GDP年度报表、省辖市季度报表数据质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省辖市统计局对县市区GDP季报也进行了相应的质量审核。
    
(三)完成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在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省各级投入产出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阶段调查任务,所有基层调查表和汇总表8月底前上报国家,基层调查表的汇总工作已于10月底前结束,2002年投入产出表已基本编制完成。
    
(四)完成了部门统计工作及财政进度统计工作
    
年初组织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会议,布置了《金融保险业统计报表制度》和《要素市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两个报表制度的年报、定报工作以及财政年报、月报有关工作。年内,按时、高效地完成了两个制度及财政进度统计资料的整理和提供工作。
    
(五)推进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按照全省工作安排,省局和省辖市统计局分别制定了《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案》和相应的考核验收评分细则,并按照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对各项业务基础工作重新进行了规范和整理,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南阳、洛阳、三门峡和平顶山市的核算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在全省各省辖市居于先进行列。
    
(六)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省及省辖市统计部门围绕宏观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服务质量和效率有较大提高。分析测算了非典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参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论证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对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地区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城镇化问题研究等等。
    
(七)开展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培训工作
    
12月份,省局分期分批对全省统计系统,包括省统计局各有关专业处室队、省辖市统计局主管局长和业务人员、县市区统计局进行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培训工作。并将在明年3月份对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培训。
    
(八)其他工作
    
完成了《河南统计年鉴》、《统计月度卡片》、《河南统计信息内部网、外部网、省长网站》等统计信息载体的国民经济核算、财政金融保险、要素市场资料的整理、提供及加载工作。
    
二、2003年取得的成绩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3年,全省核算系统在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省局党组以及各省辖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按时、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了我省各项国民经济核算任务,圆满完成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认真做好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拓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来源渠道,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宏观经济分析,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省局核算处在国家统计局核算司根据2003年GDP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等四方面工作综合评比中荣获最高奖项──特等奖。河南省投入产出办公室荣获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最高奖“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优秀奖”。
    
1、核算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研究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情况,提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核算资料来源与核算方法,同时,继续加强对省辖市和县市区核算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监控工作,核算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各级年度、季度核算报表差错率逐步下降,省与省辖市计算数与汇总数、省辖市与县(市)计算数与汇总数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完成了省定的控制目标,实现了上下级核算数据之间的相互衔接。
    
2、高质量地完成投入产出调查任务。我们按照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方案和《河南省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与编表工作方案》的要求,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认真组织,精心筹划,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投入产出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投入产出调查任务。省局年底前已完成河南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初步编制工作。我省在新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处理,电力行业调查方案的设计、第一产业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工业企业按产品部门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受到国家统计局的表扬和肯定。
    
3、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全省工作安排,我们从零开始,边认识边实践,探索开展了核算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河南省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案》和《河南省政府统计部门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验收评分细则》,用于指导省级和省辖市、县市区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省局首先按照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建立了各项核算业务和处务管理制度,按照方案的要求继续认真执行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制度,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平时考核工作;初步建立了核算电子台账,并对核算原始记录、核算成果、文件资料等进行了规范整理和保存,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省辖市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创新性开展了核算业务规范化建设,大部分省辖市已搭起了基本框架。通过核算业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核算数据质量,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4、核算咨询服务取得显著成绩。省局核算服务的主要成绩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十六大”刚刚结束,我们就根据形势需要撰写了《紧紧抓住第一要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参考,描述了我省小康社会的发展状况,初步测算了未来十八年我省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和几个主要经济关系发展变化,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握的几个问题。此文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欢迎,还被《河南日报》全文刊载。参与了省委提出的、由综合经济部门共同完成的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规划论证工作,完成了全省及各经济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数量研究。
    
(2)非公有制经济研究。配合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策,撰写了《河南非公有制经济问题研究》,此材料作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参阅件提交各位常委。该报告在省局宏观经济研究室招标课题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获2003年度全国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三等奖。向省政协主席会议提供咨询报告,介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制订了我省《按所有制分类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试行),规范了上下级核算方法,并提供了省辖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数据。积极参与全省非公有制经济调查方案的设计及试点工作。
    
(3)开展了“非典”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测算和分析。针对今年突发的“非典”疫情,我们根据局领导的要求,对4、5、6月以及三季度、全年的经济走势进行了判断、分析和测算,为领导掌握特殊时期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量化资料。
    
(4)完成了其他分析研究任务。完成了省委交办的《河南GDP及人均GDP位次前移情况及原因浅析》,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河南财政收入与GDP关系问题研究》,对我省资金缺口问题、资金外流数量进行了测算,为领导提供了有力的论点支撑。
    
省辖市开展的宏观经济运行和专题分析,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各级主要领导的批示,被作为各种重要会议的材料印发,获得各种省级、市级评比奖项,并在各种报刊发表,被国家统计网、河南省统计网、省长网站等广泛采用。
    
5、处内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今年,我们以任务带建设,添置了必须的办公设备,处内基本建设得到很大改善。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增加值核算的分类太粗,核算资料缺口较大。对于年度GDP核算,主要是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较粗,而季度GDP核算的第一、二、三产业均存在核算分类较粗的问题,分类较粗,必然影响核算成果的应用效果,使我们在分析有关经济问题时受到限制。另外,国民经济核算的资料来源缺口特别是第三产业核算资料来源缺口较大,计算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2、核算资料开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于继续提高。受核算数据分类较粗、分析方法落后和工作确实繁忙等因素影响,在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方面有待继续提高,参与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论证讨论方面的影响力不够。
    
3、核算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应当承认,由于今年我们核算系统的任务量较大,我们的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档案资料管理和电子台帐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还没有召开,我们要有后来居上,赶超先进的思想准备。
    
三、2004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要点
    
2004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要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规范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积极推进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核算资料的开发应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除了正常的核算业务工作外,突出抓好新行业分类GDP的试算工作、核算业务基础规范化建设、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应用、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计算、服务业调查及三产业增加值计算和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分析研究水平等项重点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工作
    
2004年要严格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修订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细化和调整核算行业分类,规范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新核算体系有关内容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开展新行业分类GDP的试算工作。省和省辖市两级要按照要求开展按新行业分类计算GDP的试算工作,要积极研究各行业资料来源和核算方法,为将来完全按新行业分类计算GDP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行GDP发布制度的改革。为实现GDP等主要核算数据发布的规范化,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国务院已原则同意进一步改进中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每年12月底不再公布当年GDP预计数,年度和季度GDP均将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对外发布。国家统计局已于11月26日发出通知(国统字[2003]70号),正式实行该项改革,我省要积极行动,争取在2004年上半年印发或转发通知,正式对GDP发布制度进行改革。
    
做好地区GDP中文名称统一和规范的准备工作。地区GDP不再叫“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而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NP不再叫“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而称为“地区收入总值”。对于该项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安排,及时制定我省的实施办法,同时要做好对党政领导、经济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宣传解释工作。
    
(二)继续开展GDP等主要核算数据的评估监控工作
    
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2003年省和省辖市GDP数据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差率继续缩小,2004年要继续坚持对GDP等总量数据的评估监控,原定GDP和增长速度省级计算数和省辖市汇总数的差率不超过1个百分点的要求不变。今后要特别注意对相关关系的评估,保持专业数据和总量数据、生产法核算和支出法核算数据、地区间数据、我省数据和外省数据的基本衔接可比。
    
(三)强力推进核算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系统归纳总结并制定出核算业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重点指导比较落后的省辖市和县市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规范化工作考核验收,促进工作全面开展。省局核算处要在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中取得突破,吸取先进省辖市的经验,逐步完善,一季度召开核算业务基础规范化工作观摩会进行总结,表彰先进,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后续工作,加强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应用
    
完成200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并印发出版。编辑《河南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案》,设计编表程序,2月份召开会议对省辖市进行投入产出编表方法和编表程序的培训。一季度开展投入产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积极搞好调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年底编印出版投入产出应用成果集。
    
(五)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新的核算项目
    
一是修订完善按所有制划分的增加值测算方案,增强与全国及外省数据的可比性,研究探索在省和省辖市两级开展计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工作。
    
二是在工业、投资等专业当季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核算制度,探索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核算方法。
    
(六)细化GDP核算分类标准,规范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当前我们的GDP核算分类较粗,严重影响了GDP核算的使用价值,特别当分析深层次的经济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入手,因而有必要细化GDP核算分类,积极研究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计算到大类,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到门类的途径,将来投入产出表的也可以按这个规模来编制,实现两大基本核算的衔接一致。
    
根据目前部门财务和统计情况,逐步完善和规范部门核算制度,拓宽资料来源渠道。建立有关专业向核算部门提供增加值核算有关资料制度,实现报表内容、时间及要求的规范化。
    
规范第三产业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弥补资料来源缺口。配合有关专业处室搞好服务业调查,规范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办法。积极参与配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研究利用普查资料弥补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的资料缺口,并做好对GDP历史数据的调整工作。
    
(七)加强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开发应用
    
省及省辖市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确定2004年分析研究选题,充分利用丰富的核算资料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省局核算处要积极策划,统筹安排,完成局目标管理分配给我处的分析研究任务,积极参与局宏观经济研究室课题招标活动,并努力完成中标课题。
    
加强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撰写培训教材,并请有关专家对DEMETEN和EVIEWS等计量经济分析软件进行培训,力争使省及省辖市都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分析研究水平。
    
(八)搞好资金流量核算
    
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要求,完善资金流量编制方法,规范资料来源,加强与其他核算的衔接与协调,发挥资金流量核算的分析功能。
    
(九)规范资产负债核算
    
逐步拓宽资料来源渠道,规范计算处理方法,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加强省市两级数据的衔接与协调。
    
(十)完善要素市场和金融保险业统计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调整和要素市场的发展状况,结合部门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金融保险业统计报表制度》和《要素市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