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今年以来,宛城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2005年1号文件精神,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全区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发展势头,农民增收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 一、农民收支现状 上半年,我市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193.1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2.11元,增长22.87%,,农民现金支出人均达到1668.78元,同比增加252.83元,增长17.86%。 1、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区农民从各类劳动报酬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155.3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41元,增长11.81%,占现金收入12.99%。农民打工收入的增长成为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一是2005年南郑高速公路和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为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提供了就业机会。二是由于受“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新增的年轻劳动力想出去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促使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增加。三是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明显得到控制。基于以上几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 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从家庭经营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为989.36元,比上年同期人均增加211.47元,增长27.19%,家庭经营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为82.90%,在我区农民现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现金增长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产业收入略增。 上半年我市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达到676.9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95元,增长20.675%。分行业看,农业现金收入人均364.50元,同比增长2.34%,林业现金收入人均9.35元,同比增长9元,牧业现金收入人均303.11元,同比增长49.48%。 农业现金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出售农产品收入减少,农产品初加工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为340.49元,较上年减少2.08元,减幅为0.61%。另外,农产品初加工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农业现金收入的增长。由于我市已经顺利完成了农网改造工作,全市用电实行城乡一价,农村购买农用机械的农户增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收入呈上升趋势。上半年农民人均农业服务收入为24.0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3元,增长76.86%。 二是由于今年上半年部分农产品平均价格的下降。据上半年百户调查资料显示,小麦平均出售价格为1.3元/公斤,同比下降了0.1元/公斤; (2)二、三产业收入出现快速增长。 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分别为149.90元、162.5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5.22元、50.3元,增幅为43.19%和35.38%。 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业服务的人数增加,致使二产业收入增加。二是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现金收入的增长。目前,全区普遍开展“村村通”,进行农村道路改造,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完工,农村道路状况得到大的改善,农村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农户增多。上半年农民从事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人均21.4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12元,增长3倍,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的增长占了第三产业现金收入增长的66.58%。 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所下降。 上半年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8.99元,比上年同期11.38元减少2.39元。 上半年农民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39.40元,减少3.38元,下降 7.9%。 4、生产费用大幅增长。 上半年我市农民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人均609.2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27元,增幅13.72%,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279.1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19元,增幅14.90%;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178.3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04元,增幅21.07%。据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投入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2003年笫四季度快速上涨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化肥、农药、薄膜、饲料、农用柴油等价格全面上涨。由于价格上涨,我区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人均多支出约22.60元。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扬,主要农资价格上涨15-25%,如此一来,势必加大农业生产成本,缩小农产品获利空间,在目前生产和流通的格局中,农民增收将受到严重影响。 5、农民各项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改善。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我市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明显改善。上半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人均达到995.09元,同比增加270.44元,增长37.32%。构成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①农民食品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345.63元,同比增加45.02元,增长24.82%,主要是购买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和在外消费增加;②农民衣着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60.36元,同比增加17.79元,增长41.79%;③农民居住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166.61元,同比增加55.41元,增长49.83%;④农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45.09元,同比增加14.80元,增长48.85%;⑤农民交通和通讯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157.14元,同比增加54.76元,增长53.49%;⑥农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132.41元,同比下降61.13元,减少85.75%;⑦农民医疗保健类现金消费支出人均67.91元,同比增加24.88元,增长57.82%;⑧农民其他商品和服务类现金支出人均为19.93元,同比下降14.37%。 7、农民负担减轻,税费支出减少。 上半年我区严格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税全面取消,同比减少48.26元。 二、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 从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情况看,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政策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以来,中央再次出台了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这都将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到位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去年以来,国家就加强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收力度,有力保证了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到位,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3、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收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市场观念逐步增强,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4、农业税全面取消,实现了减负增收。由于今年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民将实现减负增收。 三、2005年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2005年我区农民要保持住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有一定的难度。 1、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 2004年,国家“三补一减”及其他惠农政策相继出台,2005年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增部分不多,新增力度不大,这样农民增收的政策性空间非常有限。 2、农产品销售价格已出现回落。 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了去年的大幅上涨之后,今年四月下旬,农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回落。 3、夏粮作物减产,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 今年小麦灌浆期持续低温,造成小麦千粒重低,夏粮减产。由于我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不能有效抗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民仍然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对农民的再生产投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资上涨会抵消农产品价格上升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农民普遍对生产投入积极性不高,对农业再生产投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措施及建议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 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是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内在条件。 2、尽快平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针对目前市场上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的情况,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平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确保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3、稳定第一产业收入,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 宛城区一个农业市,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占到了人均现金收入的42.27%,第一产业一旦减产减收,其他的增收项目很难弥补起来,稳定第一产业收入不容忽视。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在上半年得到了快速增长,建议有关方面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 4、进一步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仅占人均现金收入12.9%,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还处于一种低水平、低层次,易受突发因素的影响。由于县域经济总量小,二三产业可容纳的劳动力有限。加之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农村转移到本市城镇的劳动力不多,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外出务工难度大,不愿外出打工。。为此,建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着重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二是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建立健全维权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使务工农民工作稳定,收入增加。 总的看来,我区农民收支同步增长,预计下半年我区农民的收入将保持平稳发展增长的态势。农民的增收,既是全面小康的需要,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