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让开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马璞倍感惊喜。在2007年我国第20个黄金周中,开封的旅游喜创新高:5月1日至7日,全市旅游接待总量276.3万人次,同比增长30.4%;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32.1%;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平均达94.8%。 在总结“五一”黄金周工作时,马璞重点提到了于2006年11月19日开通的郑开大道,在继今年春节黄金周之后再次显示出它巨大的带动优势,取道郑开大道到开封市的旅游车辆有10余万辆,为开封市输送了大批中外游客。 一个背景是,郑开大道作为“郑汴一体化”的实质性举动,已经在郑州和开封两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正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一个步骤。按照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城市群发展的突破点就是人才、交通、金融、电信、农副产品在这个圈子里能够互通,这就要打破体制障碍。而随着交通的便利,旅游、电信等已经在郑州和开封“融合”,随后要做的就是金融、质检、公交方面的同城化。 “郑汴一体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喜悦,而且已经在郑州和开封两地的老百姓心目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在,我从开封到郑州只需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就可以了。”2007年6月5日,在郑州欧凯龙公交站乘车的河南大学学生李龙强告诉记者,虽然以前坐火车也只需要50分钟,但是郑开大道给他带来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亲切感。 “现在去开封吃小吃,不需要住在开封了。”已经在郑州上班4年的马凯对记者表示,外地朋友来郑州,他总喜欢带他们到开封去尝一尝那里闻名天下的小吃。如今,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更是方便了他的生活。 在郑开大道通车之前,郑、汴两市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两地“电信同城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郑汴一体化”,两城之间接下来还将推出的举措包括:实现“电信同城”,两城合并本地网,共用一个区号;实现金融同城汇兑;铺设一条城市轻轨等等。不仅仅是在产业、旅游、生活上被改变了,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深入,一切变得皆有可能,这种“无限可能性”再加上郑州的“龙头老大”的标签,给“郑汴融城”输入了无穷的吸引力。 “郑汴一体化是一个'样板工程',对于每个城市都有借鉴意义。”河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接下来郑洛、郑新、郑许也要“对接”。事实上,“郑汴一体化”的示范效应已经显现:目前不少城市已提出了“融城”,如洛阳的“洛、偃一体化”、“洛、孟、吉一体化”;三门峡市的“义、渑一体化”、“三门峡、陕县一体化”;周口的“周、商、淮、项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