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改进和加强地区GDP核算为主线,努力把握主要统计数据质量。今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省改进和加强地区GDP核算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以后,李成玉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严格规范全省及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强调客观、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建立对各省辖市GDP数据的联审制度,对主要数据下管一级,统一发布”的总体原则。专门听取了省局关于GDP数据联审工作的汇报,明确指出:“对各地GDP数据联审工作是个导向,表明了省委、省政府的态度,这不仅是统计指标问题,而且是省委、省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各省辖市真抓实干,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不能形成各地在统计数字上相互攀比的风气。”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改进和加强GDP核算工作的意见,各级统计局先后成立了GDP核算协调领导小组和GDP核算办公室,并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省政府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了GDP核算方法,从制度上保障了我省GDP核算方法科学、操作严谨。农业、工业、投资和贸易四个专业按照“下管一级”的要求,分别制定了配套方案,进一步规范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计算方法和审核程序。省和省辖市统计局分别对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进行了认真联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从联审结果看,全省上下级数据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统计信息采集、整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调控目标。 二、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统计调查,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统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统计部门继续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认真贯彻国家统计制度,强化审核和质量监控,高质量完成了2004年年报、2005年进度统计和各项重大统计调查任务,统计数据质量稳步提高。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完成了经济普查登记、报表审核、数据上报和质量抽查等各项工作,如期向国家上报了普查数据,按时发布了经济普查公报。国务院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抽查组对我省抽查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河南的普查质量较高,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根据国家总体安排,结合河南实际,稳步推进了1%人口抽样调查、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各级政府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抽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县以上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对抽样调查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和动员,目前入户登记已经完成,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各级统计部门先后提请政府发出《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全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正式启动。积极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前期准备,完成了妇女儿童监测统计工作。完成了2004年全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数据测算和评价及全省重点贫困村专项调查、农村贫困评估专项调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产业大省的要求,省局对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等总量指标进行了匡算和评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在此基础上,各级统计部门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监测和预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统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参与政府宏观管理和决策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为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工作,省局下大力气加大对国内外信息的采集、摘编频度,加强与周边地区及兄弟省市经济发展信息的对比分析,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素材。全省统计资料和信息被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次数大幅攀升。1-10月,省局和调查队统计资料被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12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1次,其中李成玉省长批示11次。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农调队《河南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支同步增长》资料上批示要求省内主要媒体突出报道。省长李成玉在省局一季度工业统计快报、前三季度综合分析报告上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企业亏损问题,在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集团)运营情况简析上批示要求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年度重点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变化,为企业改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引导。各地统计部门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和分析研究,明显提升了服务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的水平。洛阳市三篇统计资料受到曾培炎副总理批示,省委书记徐光春誉郑州市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有事实,有分析,有情况,有建议。在“两会”召开期间,省局除向会议提供专项服务资料外,还组织编写了一套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科技的系列统计参阅材料,为会议代表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900多人次,提供资料1000余份,提供数据100余万笔,受到代表委员们的一致好评。各级统计部门接受新闻媒体访谈的频率和层次大幅度提高,省局已在省级以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组织发布新闻信息800多条(次)。全省统计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市场调查,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其中公众安全感调查被列入河南省社会治安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统计的社会效能得到较好发挥。 三、统计改革不断推进,部门统计管理进一步加强。随着统计服务决策作用的增强,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统计部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科学设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项目,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李成玉省长针对省局县(市)经济发展评价考核、省农调队畜牧业生产分析和部门统计资料,三次批示要求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设定的指标体系和抽样方法,建立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防止数字上有水分,杜绝人为调整指标,防止那些为个人“政绩”的人开方便之门,要求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系统的经营指标统计应与统计局及有关部门商量,制定规范的统计办法,按月上报。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国家统计改革的变化情况,省局经过认真研究,对部分处室的职能适时进行了调整。各级统计部门进一步规范了专业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审核和数据查询订证程序;完善了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推进了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组织实施了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研究制定了大企业(集团)统计制度;完善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成功推进了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正式建立了房地产价格调查季报制度;全面开展了新一轮流通消费价格统计基期更换工作,成功完成了住户调查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监测评价方案;规范了农产品价格调查和劳动力流动调查制度,继续参与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产品播种面积调查中应用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按季开展了35个扩权县(市)统计监测。平顶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市分区GDP核算和城市住户调查。与此同时,部门统计业务管理逐步得到加强和规范。省局建立了供销、粮食、商务部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提请省政府转发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工作方案》,对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工作进行了部署,首先开展了商务、粮食、供销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清理。濮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部门统计报表报送办法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各项统计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一是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今年以来,省局适时调整了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基层基础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局各专业规范化建设座谈会,在肯定规范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及时明确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任务,全省上下对规范化建设的认识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把统计信息化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框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规范统计工作全部流程的各个环节,为规范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各级统计部门修订了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方案,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解细化,形成了专业规范化标准与市县规范化制度衔接配套、相辅相成、全省统一的统计业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体系。洛阳市把规范化建设与“质量建设年”活动及经济普查相结合,南阳市把规范化建设与电子化、统计服务、目标管理相结合,为有效控制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是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发展。全省统计信息采集处理平台和统计数据库系统全力推进,网络基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统计办公自动化系统(OA)应用有了新的进展。各级统计信息网运转日趋规范,已成为内部交流、网上办公、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统计部门发布信息、服务社会、宣传统计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是统计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继续抓好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自觉性;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查处一批统计违法案件。2000年以来,全省共查处虚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案件2425起,有些案件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统计违法行为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配合国家统计局重点查处了洛阳、驻马店、安阳等经济普查统计违法案件,统计执法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四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切实做好豫政[2003]44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省局对基层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资料,为解决基层统计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经费投入机制等制约统计发展的关键问题打下了基础。安阳、濮阳、开封、驻马店市政府先后出台文件,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安阳市政府明确规定,在县(市、区)或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从行政或事业编制中调剂增配统计工作人员。驻马店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十六项措施,强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相20多个县(市、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做好统计工作创造条件和环境,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统计部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配合国家统计局认真做好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准备。省局按照公务员有关管理规定,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培训,继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高学历学习,整个干部职工的结构和素质得到不断改善。相当一批省辖市统计局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努力使机关干部向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方向发展。 六是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各级统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定了《200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把“两个条例”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扎实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和示范警示教育活动。省局领导带头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守向全省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做出的五项公开承诺。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统计系统文化建设。 五、扎实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年初开始,全省统计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了规定的文件和必读篇目,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谈心活动,查找了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各级都以不同形式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分别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表彰了一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五型”机关党支部和“五好”党员,并就巩固扩大成果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统计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精神状态更加振奋,为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政治保障。 总体上看,2005年应该是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完成统计“十五” 发展规划,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一年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关注、重视程度、批示次数前所未有,统计成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批示的总量、认可的程度及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前所未有,全省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统计部门的信息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统计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统计工作整体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统计系统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恪守实事求是、依法统计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统计制度方法的结果,也是全省统计系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统计抗干扰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科学抽取调查样本,严密组织各种统计调查,全省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基本可靠。但是,一些地方部分统计指标数据不实的问题确实存在。在内外多种因素制约下,一些地方领导为了政绩需要,还存在相互攀比、人为干扰统计数字的现象,部分地方和专业搞准统计数据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在对部分基层统计调查单位抽查时发现,进度统计工作执行制度不严格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基层单位在已经停产或没有工程进度的情况下,仍然上报进度数据。其次,统计信息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现象更为复杂多变,发展格局呈现多元化,为了更快更好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调整、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规划的制定,都产生新的、大量的、与日俱增的统计需求,特别是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发布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又会提出新的统计需求,需要统计工作更好更快地反映、监测、评价。但统计信息的开发应用、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特别是国家实行“下管一级”以后,统计服务时效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同时,统计服务还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统计指标的描述,而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政策效应引起的统计数据的变化,对敏感性指标的变化还不能做到及时预警。第三,统计设计管理与形势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外社会形势发展对统计设计管理提出越来越明确的要求,统计体制和统计机制方面的改革对统计制度、统计调查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新的普查周期的建立也对统计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统计制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力度,但统计制度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许多社会经济现象没有得到充分反映,统计的缺口依然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人文指标,重速度指标,轻效益指标,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重总量指标,轻人均指标,重平均指标,轻差异指标等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统计标准的制定仍需进一步加快进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分析,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