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 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鹤壁市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各商家紧抓商品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加大商品促销力度,使鹤壁市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量呈扩大趋势。 回顾2007年鹤壁市的消费品市场发展状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四点。 1.总量逐步走高,增速逐年提升。今年以来,鹤壁市消费品市场在上年总量与速度均较快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整个市场促销活动增多,节日氛围浓厚,商品销售日趋活跃。2007年鹤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年高点465684万元的基础上突破54亿元,实现549791万元,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增幅再创十年来新高。 2.餐饮消费仍呈强劲势头,增幅稳居各行业之首。伴随着居民餐饮消费观念的明显变化,餐饮消费不断成为时尚,婚嫁喜庆餐饮消费更是不断升级,家庭日常外出就餐也越来越普遍,社会公务活动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餐饮消费。餐饮业逐步向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特色、品牌经营越来越受消费者追捧。2007年,全市餐饮业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实现914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增幅高于零售总额9.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6.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是所有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 3. 城乡市场稳中见旺,消费差距逐渐缩小。随着鹤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推动城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2007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8827万元,同比增长19.2%,增速高于零售总额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不断改善,农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07年全市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0983万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4.限额以上贸易业增速加快。今年以来,随着商品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运作的能力快速提升,规模效益得以显现,经营状况日益好转。2007年,鹤壁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为71033万元,同比增长60%,限额以上住宿饮业企业零售额实现1733万元,同比增长37.3%,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 5.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鹤壁市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居民生活不断向舒适享受型过渡;住房、汽车、旅游、珠宝消费增幅较大,轿车市场逐步进入家用消费阶段;节庆消费、旅游消费异常火爆。健康、绿色和个性的消费理念引导着居民在衣食用住行等消费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结构从吃、穿、用向精神、物质双重需要转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健康绿色营养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服饰商品新品不断上市,价格上扬;居民用于娱乐休闲享受型商品的销售增加,追求时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突显,一些新型生活消费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家用电脑、数字彩电、新款通讯设备等商品明显走俏;房地产市场的走好,带动与居民住房相配套装饰装修等商品销售增长。 促使鹤壁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除国家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影响外,最突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近年以来,鹤壁市陆续实行了粮补以及追讨拖欠农民工资等惠民政策, 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农民增收有了宽松的环境;在城市,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增加离退休人员工资和救济抚恤标准,城市居民收入有所保障。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消费者的预期收入有所增加,从而使消费者消费顾虑有所减少,消费需求增加。 2.购物环境不断优化。鹤壁市除传统的百货商场外,多元化投资的零售业快速扩张,连锁店、超级市场、专营店等新型商业业态迅速发展并不断扩张,连锁经营市场空间已向更多行业渗透,连锁经营越来越融入百姓生活。消费渠道日趋畅通,方便了城乡居民消费。同时,工商、食品卫生检验等部门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不断优化消费环境。 3. 物价上涨拉动消费名义增长。今年以来,在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基础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的影响下,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食用油、肉、禽、蛋、奶等副食品及其他商品价格上涨。2007年鹤壁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1%,物价上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食品特别是粮油及肉禽蛋价格涨幅较大,拉动该类商品零售额及餐饮行业餐费收入较快增长。 4.外向经济发展拉动消费市场。随着鹤壁市旅游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各类大型会议的举办,鹤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提升,优美的城市环境引来国内及国外的八方客人前来观光和洽谈业务,由此带动鹤壁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虽然今年鹤壁市消费品市场运行较好,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制约居民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1. 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带来负面影响。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但是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外,还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从而影响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较大。虽然从整体上看,鹤壁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在城乡内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居民特别是因病致贫等群体生活特别艰辛,中低收入人口占了全部人口比重较大,其潜在的消费需求得不到释放,这些对消费需求的扩大将产生负面影响。 3. 教育医疗等支出较大。近年来,居民的教育、医疗、失业与养老等支出项目不断增多,这些项目的支出金额较大,有些甚至超出想象空间,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普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为将来生计而增加储蓄,导致居民储蓄意识增强,即期消费受到抑制。 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鹤壁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力,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部门关于稳定物价、确保市场供应的政策规定。采取得力措施,促进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涨价项目。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国家优惠政策,努力使低收入群众、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2.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扭转多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的状况。从居民消费的构成看,农村居民消费比例不高,城乡消费比例与城乡人口比例明显倒挂。因此,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对于农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直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得到好处。 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倾向。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工作,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为每个公民都提供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教育消费问题,使教育消费限制在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地价房价过快增长,从而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使居民增强即期消费欲望。 4.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不断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提升“万村千乡”工程水平,方便农民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