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2007年许昌市文化产业现状
 来源:许昌市统计局陈银刚  时间:2008-06-23 17:54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宝贵结晶,许昌市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当前,许昌市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已成为加快中原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一、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7年,在许昌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大环境下,许昌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年增大,许昌市2007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62.6亿元,比上年增长45.37%,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07年,许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是许昌市GDP增速的三倍多,是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三倍多。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显示出许昌市文化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2007年底,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88351人,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7.08万元,比上年增加2.31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3万元,是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2.78万元的2.55倍,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表一:


2007年许昌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文化产业分类


增加值


(万元)


比上年增


长(%)


从业员


(人)


       


625660


45.37


88351


 





核心层小计


7056


19.8


19805


一、新闻服务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872


20.1


12841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1279


11.3


1675


四、文化艺术服务


4905


22.2


5289





外围层小计


25428


34.9


6972


五、网络文化服务


2927


-30.2


1919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5231


24.8


1463


七、其他文化服务


17270


65


3590





相关层小计


593176


46.2


61574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528931


48.5


53504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64245


30.1


8070


 


  (二)文化产业结构情况


1.文化产业分层发展情况


核心文化产业和外围文化产业平稳增长,相关文化产业大幅增长。核心文化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等类别。2007年,核心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19805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2.42%,实现增加值7056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13%,与上年相比,从业人员下降7.81%,增加值增长19.8%;外围文化产业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要内容的其他文化服务等类别,2007年,外围文化产业共吸纳从业人员6972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7.89%,实现增加值25428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6%,与上年相比,从业人员下降13.16%,但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长34.9%;相关文化产业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2006年,相关文化产业共吸纳从业人员61574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69.69%,实现增加值593176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4.81%,与上年相比,从业人员增长4.33%,增加值增长46.2%。


  2007年,核心文化产业、外围文化产业和相关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2.4:7.9:69.7,增加值之比为1.1:4.1:94.8。与上年相比,外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和下降0.3个百分点。相关文化产业在吸纳从业人员和实现增加值两个指标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和下降1.1个百分点。核心文化产业分别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和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表明许昌市文化产业中,外围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在许昌市国民经济运行的贡献中占有优势份额。


2.文化产业的分行业发展情况


从具体行业看,在核心文化产业、外围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其他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270万元,增长65%,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2.76%,从业人员为3590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4.06%,是核心文化产业、外围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其次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31万元,增长24.8%,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0.8%,从业人员为1463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7%;其余依次为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4905万元,从业人员5289人,;网络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2927万元,从业人员1919人;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实现增加值1279万元,从业人员1675人;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实现增加值872万元,从业人员12841人。


在相关文化产业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生产在文化产业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贡献超过一半,实现增加值528931万元,比上年增长48.5%。所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0.7%,从业人员53504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60.5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64245万元,增长30.1%,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0.27%,从业人员8070人,占全部文化产业的9.1%。


(三)许昌市文化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从全省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0亿元以上的省辖市共有4个,分别是郑州、南阳、许昌和新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是南阳、许昌、郑州和新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强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重点文化行业的实力不断增强


1、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为文化产业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是基层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阵地建设得到加强,队伍素质逐渐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从城市到乡镇、从社区到农村,形式活跃的基层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受益者。2007年全市文化机构1201个,其中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馆8个,图书馆6个。2007年全市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2140场,观众404万人次,总收入729.8万元。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馆藏量58.16万册(件),全市以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以及文化站等二馆一站为主体展开的社会文化网络基本成形。二是戏剧事业带来新机遇。戏剧艺术在许昌历史悠久,古戏楼早在元代就已出现,许昌“大油梆”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已闻名省内外。现在许昌留存的戏曲有三种,分别是:豫剧、曲剧、和越调。国家一级演员1人,国家二级演员19人,国家三级演员51人。2007年底,全市有专业剧团9个。众多戏剧类项目极大地推动我市戏剧事业的发展步伐。三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全市启动了面向广大城乡的许昌文化信息网工程建设,以市图书馆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市文化信息网站,通过整合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宽带网和卫星通讯传送技术,将文字、图像、影视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基层文化站点,向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文化、教育、科技、娱乐和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2、新闻出版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许昌新闻出版业发展正在逐渐赶上周边先进地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新闻出版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报纸出版增长较快,许昌市报纸出版紧紧把握舆论导向,既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旋律,又突出服务性、知识性、娱乐性,各类指标平稳增长。2007年,我市报纸出版种数2种,全年报纸出版总印数2270.3万份、总印张4248千印张,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4.1%;许昌市目前有新闻出版业机构数为404个,从业人员1050人有印刷企业231家,国有新华书店6个;随着家用视听设备的普及和升级换代,音像制品种类丰富。2007年出版音像及电子出版物销售数量1830万册(张、份、盒),销售金额达到2998万元,。


出版业已经迈出了向市场转变的实质性步伐,开始从传统的事业单位运作机制向企业化运作机制转变。这对于强化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广播电视持续发展。


2007年底,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共有从业人员1675人,比上年增加97人;资产总额达到12240万元,比上年增加720万元;全市广播电视总收入570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实际创收收入为4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广告收入为2451万元,网络收入1396万元。形成了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传输覆盖以及相关产业的格局


2007年广播影视着力推进事业产业发展,努力开拓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许昌市的广播电视已经初步形成了事业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广播与电视互为补充,有线与无线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一是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2007年底,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分别高出全省水平3.06和3.13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二是节目套数日益多元化。2007年全市现有无线广播电台6座,无线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节目有7套,电视节目有7套,与上年基本持平。2007年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1484小时,比上年增长0.4%。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7206小时,比上年下降7.5%;制作电视节目时间2912小时,比上年增长8.7%。三是有线电视联网取得新突破,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超过2900公里,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5.11%,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市、县、乡三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已基本形成,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许昌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市,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昌市作为中原腹地,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文峰塔、春秋楼、霸陵桥、等众多人文景观,闻名遐迩。|2%xt~  许昌这片历经战乱饱经风霜的原野孕育了以夏禹传说为主的“上古文化”、以三国典故为主的“曹魏文化”、以神后钧瓷为代表的“钧瓷文化”和以花都鄢陵为主的“生态文化”,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四大产业旅游项目。


2007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入境游客5308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2007年底全市共有森林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星级酒店17个,旅行社45家。2004年被国家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五)文化消费日益活跃


随着许昌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04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6元,比上年增长18.2%,我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和4.3个百分点,说明我市人民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536.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6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80.2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8元,比上年增长14.2%。显示出我市人民在满足了温饱奔小康过程中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人民的物质需求所占比中下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