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这桩桩件件,都甜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农村改革,带来农村巨变 30年前,安徽小岗村村民严宏昌冒着极大的风险,同17位村民一起,签了承包土地的生死状;当年的大连农村小伙韩伟凭着养鸡,硬是把他的“咯咯答”牌鸡蛋推广到北京和上海的超市,甚至推广到了日本和韩国的超市……农村改革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并走上农村工业化道路。如今,更多的农家小伙和姑娘背起行囊,来到他们陌生的城市打工,在城市立足,在城市发展…… 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农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无论农产品流通的放活,还是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归根结底,是党中央英明领导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亿万农民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成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披肝沥胆团结奋进的结晶。 回顾30年,我国农村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纵深迈进。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如今的农村改革,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农村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了按市场需求配置农业资源、按供求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这一根本性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党中央连续5年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农业迎来了连续第五个丰收年;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让农民成了山林的主人,沉睡的荒山焕发了青春;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建设,为农村繁荣奠定了基础;农村综合改革又为新农村建设谋划了美好的未来。 一系列农村改革正在统筹推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农村迎来了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时代。 夯实农业基础,让农民得实惠 我国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创造,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让农民得实惠。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改革之前的6000多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10030亿斤,30年增产60%以上。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从改革开放之前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底的1479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的4140元。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综合改革迈出新步伐。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围绕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从2000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3000多亿元。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不断扩大。按照中央5年内不增加编制的规定,各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据统计,到2007年6月底,全国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乡镇达到14049个,占乡镇总数的40.5%。 云南省云龙县委书记徐会良感慨地说:“农村综合改革,从制度上夯实农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在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增幅相比城镇居民还是不够大,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还满足不了需要。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又迎来了新一轮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多予少取放活,其中“放活”是关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减免税费等配套改革措施应进一步跟进。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家庭经营的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
2008-10-14 15: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