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门峡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力度。在完善政策、行政推动和财政支持等多个层面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取得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城乡基础环境明显改善的好成绩。 本文以三门峡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三门峡市农村农民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等新变化,指出了三门峡市各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均衡性和农民文化消费滞后等不足,文章最后还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不断繁荣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提出几点政策措施。 一、农村文化发展状况 为了及时了解三门峡市农村的文化环境状况,我们对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农民生活消费资料等相关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进展顺利,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与农民的文化需求、消费水平与发展潜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农民受教育机会有较大提高 农业普查数据表明,作为公民文化素养的基本条件——受教育机会近年来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村适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受教育愿望都已得到了满足,并且在市、县(市、区)、镇(街道)政府的推动下,义务教育法在三门峡市得到了有力的实施,儿童与青少年的就学稳定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2006年底,全市农村在校小学生达到15.81万人,在校中学生13.15万人。2006年底,三门峡市63个乡镇(含开发区虚拟1个乡)共有942所小学,拥有小学教师9945人,有中学138所,中学教师8104人,有职业技术学校13所,职校教师1294人,职校在校学生1.57万人。全市有幼儿园或托儿所的村数为395个,共办有495个幼儿园或托儿所。村委会距离小学在3公里以内的有1208个村级区域,占全部农村区域的88.6%。村委会到达最近中学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的有875个村级区域,占全部农村区域的64.2%。 (二)农村文化机构逐步完善,文化消费便利程度提高 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三门峡市乡级农村区域文化机构相对完善,农民的文化娱乐消费便利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村级区域文化设施建设有较大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硬件配备得到加强。在列入农业普查范围的63个乡级区域(其中乡35个,开发区1个虚拟乡,镇27个,简称乡级区域,以下同)中,59个乡级区域拥有邮电所,邮电所的总数为69个; 22个乡级区域有影剧院,影剧院的个数达到27个;52个镇级区域拥有图书室(文化站),图书室(或文化站)的个数达到104个;11个乡级区域建有体育场馆等设施42个;47个乡级区域设有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站的个数为48个; 9个乡级区域建有公园。 (三)村级文化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近几年来,三门峡市广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级区域的文化功能完善,2006年底,在全市农村区域8719个自然村中,有7924个自然村能够接收电视节目,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0.9%,其中有2505个自然村安装了有线电视设施,有线电视的覆盖率达28.7%。在全市1363个村级区域村中,建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有409个,占总数的30%;建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级区域共212个,占总数的15.6%;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级区域298个,占总数的21.9%。随着三门峡市乡、村区域的农村文化设施进一步的配套和完善,满足了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与体育煅练的需求。 (四)农民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新农村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高素质人才,也使三门峡市农村人才队伍得到迅速的扩展,从三门峡市农村技术人员状况看,经县以上部门认证农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达到4375人,比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有了跳跃式的增长,2006年,举办过农业技术培训讲座的村有1049个,占总数的77.0%。
表1 三门峡市村级区域农村技术人员状况
经县以上部门认证农业技术资格(人)06年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的村(个)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合计初级中级高级医生(人)接生员(人)43752945118025010492200364
农村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全市2554名村级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只有91人,占3.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968人,占37.9%;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389人,占54.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06人,占4.2%。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村级领导已经占到总数的58.6%。 农村常住人口从业劳动力受教育状况中,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例有所下降,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较第一次农业普查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映出通过十年的努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在不断地上升。
表2 三门峡市农村常住人口从业劳动力受教育状况
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总数%二普(2006年)2.6021.9764.3310.220.87100一普(1996年)7.84 31.5550.1910.140.28100
(五)农民文化消费意识逐渐增强 农普数据显示,2006年底,三门峡市农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37.48万台、固定电话拥有量为15.86万部,平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90.60台,固定电话拥有量达到38.41部。同时,无线通讯更有后来居上之势。全市农村住户的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30.19万只,每百户的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72.93只。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农民的文化消费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体育活动频率有所提升。有19.4%的农户订有报刊杂志,其中有36.7%的农户订阅两种以上的报刊杂志;农村百户拥有电脑量已达1.02台,并且电脑上网率已达到了70.0%。
表3 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农村公共设施的村覆盖率 单位:% 指标全 市湖滨区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通电话的村99.8 100.0 98.7 100.0 100.0 100.0 100.0 能够接收电视节目的村97.5 100.0 98.3 100.0 93.5 100.0 98.4 安装有线电视的村49.3 49.1 50.6 42.4 59.9 90.0 42.3 通公路的村99.4 100.0 99.1 100.0 99.1 100.0 99.3 完成改厕的村10.9 26.4 10.6 5.3 11.6 30.0 10.9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10.6 34.0 4.7 6.1 3.7 15.0 18.9 垃圾集中处理的村8.0 34.0 4.7 5.0 4.3 15.0 11.1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15.6 39.6 19.1 13.4 3.7 40.0 20.5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30.0 67.9 58.7 21.8 13.1 85.0 26.1 有卫生室的村88.3 92.5 83.4 86.6 89.2 90.0 90.5 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的村86.6 94.3 87.7 84.7 84.1 100.0 87.5
资料来源:根据三门峡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
二、发展的难点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文化意识培育与外部环境优化上尤其重要,但从三门峡市的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看,仍有一些难点需要加以解决,主要是: (一) 农村受教育水平及发展状况还不平衡 表4 常住人口从业劳动力受教育分类比重 地区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全 市2.6 22.0 64.3 10.2 0.9 湖滨区1.1 14.6 69.4 13.6 1.3 渑池县1.7 17.2 68.9 11.4 0.8 陕 县1.6 18.3 70.0 9.2 0.8 卢氏县5.4 31.7 52.5 9.2 1.2 义马市1.9 14.8 66.3 15.0 2.1 灵宝市2.2 21.8 65.4 10.0 0.6
从常住人口从业劳动力受教育分类状况来看,农村继续教育仍然有待加强。现有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改善的难度较大。小学文化程度劳动者比重最大的县(市、区)仍然占全部劳动力的31.7%,初中以上劳动力比例最大的县(市、区)也只占全部劳动力的84.3%,高中和大专以上的农村从业劳动力比例较小,最大的县(市、区)只有17.0%。 (二)农村乡镇的发展与先进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 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06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利用2005年全省乡镇统计调查资料,采用专家赋权和综合指数测评的方法,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全省1964个乡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这三个方面评测指标包含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农村文化设施投入程度、农民文化消费潜力等,根据测算结果位于全省前100名的乡镇中,三门峡市只有灵宝市城关镇榜上有名,该镇综合指数为44.15%,名次排列在第80位,与全省排列第一的安阳县水冶镇相差41.01个百分点。从省辖市的分布上看,在全省百强的乡镇中,郑州市28个,洛阳市18个,周口市8个,安阳市7个,新乡市6个,南阳市6个,焦作市5个,济源市5个,商丘市4个,平顶山市2个濮阳市2个,许昌市2个,漯河市2个,开封市、鹤壁市、三门峡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各1个。可见,三门峡市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三)农民文娱消费理念有待更新 三门峡市多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城乡差别正在缩小,1997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额与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例为0.314:1,到2006年这一比例缩小为0.374:1。但从三门峡市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文教娱乐消费差距却逐渐拉大。1997年城市住户文教娱乐的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为9.1%,农村住户文教娱乐的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为10.7%,城乡差距为-1.6个百分点;到2006年,这一比重差距扩大到4.2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理念还相对落后,文化娱乐的层次相对原始。农民闲暇时经常聚在房前屋后、树荫下打麻将、玩纸牌,而对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杂志、投资自身教育等消费行为,则认为是浪费钱财,不能正确看待文化消费的作用和意义。 表5 三门峡市城乡文化消费支出对比表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比重相差(百分点)文教娱乐支出差额(元)年份文教娱乐支出(元)生活消费合计(元)文教娱乐比重%文教娱乐支出(元)生活消费合计(元)文教娱乐比重%1997328.83627.39.1 121.41138.710.7 -1.6 207.42002611.34657.213.1 163.11505.310.8 2.3 448.22006841.36307.0 13.3 214.42357.59.1 4.2 626.9
(四)刚性支出过快增长,影响农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 近年来,三门峡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也同步增长,但一些刚性支出,特别是医疗等开支费用增长较快,不但影响了农民增收的质量,还加重了中低收入户家庭的负担,也影响到农民的其它消费。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59.2元,比2002年增长57.2%,平均每年增长12.0%。再加上食品、衣着、通讯和交通等基础性的消费,农民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总量很小,压缩了增长的空间。攒钱为了养老、治病和以防不测的心理在广大农民中还是占大多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农民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 三、政策建议 (一)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要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整体的环境,以推动农村文化环境建设,提高农民共享城市文明的能力与水平。目前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方式,按照“造血为主、有条件输血为辅”的原则,实施“项目帮扶”,积极探索商贸开发、物业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房屋出租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固定收入来源,并且通过突出农村生产要素低价格的优势,鼓励与引导农村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村级经济的综合实力,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强化文化基础建设 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农村,结合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力度,使投资主体多样化。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注重加快完成建设信息化普及村的进度,提升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中信息化利用水平。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宽带入户和电脑普及,构建农村信息化、农产品交易、信息技术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从信息化建设中首先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以促进其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 (三)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要积极实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升乡镇级政府支持文化事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继续完善“三电一厅”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信息化向乡、村延伸,增强农民建设文化的外援力。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种文化”活动,增强农民建设文化的内驱力。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影和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提高乡、村的文娱设施的利用率,广泛开展农民小康健身活动。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民文化消费 要通过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高覆盖、低标准、广参与的原则,分步、分层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三门峡市农村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要不断繁荣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发扬和光大优秀的农民传统文化,引导农民转变文化消费理念,拓展农民的文化消费空间,以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
2008-10-23 10: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