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制约黄淮四市发展的种种因素,决定举全省之力,采取综合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尽快使这一“凹陷地带”隆起,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
黄淮四市是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占全省的40%以上。农业既是黄淮四市发展的基础,又是发展的优势所在。
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强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品牌化劳务输出基地,努力把黄淮四市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基地。今后,全省新增的小麦和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拿出一半以上用于黄淮四市,到2010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的县(市),全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集中50%以上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用于黄淮四市。全省新增“阳光工程”任务的70%以上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资金的50%以上用于黄淮四市。
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黄淮四市的软肋。这一地区的二产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去年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9%,比全省低14.3个百分点。
我省将支持黄淮四市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企业重组,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对黄淮四市的县市建设工业集聚区给予资金扶持,逐步帮助所有县市建成一个有特色的工业集聚区。采用贴息、补助等方式,对带动黄淮四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作用大的项目给予扶持。鼓励、支持省内外大型企业在黄淮四市投资设立子公司、重组或并购现有企业。从省百户重点企业中选择部分企业对黄淮四市企业对口帮扶。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长期投入不足,是导致黄淮四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对黄淮四市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省政府原定2006年至2008年每年扶持13个困难县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增加2亿元,执行到2010年,支持范围扩大到黄淮四市所有县(市、区)。同时,增加对黄淮四市的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对市本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并降低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资比例。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黄淮四市基础设施薄弱,气象灾害频仍,自然禀赋较差。我省将支持这一地区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完善公路路网体系,加强骨干电网和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07年至2010年,国家和省农村公路补助资金重点用于黄淮四市和黄河滩区的农村道路建设。2010年底前,黄淮四市力争各建成1座500千伏变电站,共建成11座220千伏变电站。2007年底,黄淮四市农村基本实现户户通电,2008年底基本消除农网改造“盲点村”。
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
鼓励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黄淮四市设立科研开发基地及科技示范区。2008年,实现黄淮四市县县建成职教中心的目标,力争2010年在黄淮四市的所有县(市)都能建成满足劳动力培训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对在黄淮四市设立的民间贷款担保公司,经国家批准后免征3年营业税。省政府每年组织召开1至2次面向黄淮四市的银企洽谈会。
扩大对外开放
黄淮四市从整体上来说,开放度不够,小农意识较为浓厚。省委、省政府在支持这一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外贸出口水平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黄淮四市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加快实施农发基金大别山农业综合开发、亚行北方旱作农业等项目。实施“4+2”经济合作计划,建立豫南经济发展峰会制度。中央、省鼓励外贸出口的各项资金,倾斜用于建设和培育黄淮四市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支持在黄淮四市设立海关、商检分支机构,完善“一次转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放行”的大通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