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河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洛阳市西工区试点工作总结
 来源:系统管理员  时间:2008-11-07 17:04 

河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洛阳市西工区

试点工作总结

河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试点办公室

20088月)

根据河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确定,洛阳市西工区为全省唯一普查综合试点地区。在省普查办的组织协调下,在洛阳市委、市政府,西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历时2个多月时间,圆满完成了试点各阶段工作。现将本次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经普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省统计局局长刘永奇、副局长薛承旭、副巡视员刘明宪等对经济普查工作十分重视,专程到洛阳调研,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市长郭洪昌、常务副市长吴中阳等交换意见,决定将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试点工作放在洛阳进行。市领导全力支持省局试点工作,欢迎省经普试点工作在洛进行,全力搞好服务工作。市、区迅速行动,成立了省、市、区三级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业务组、宣传后勤组、数据处理组、基础工作组等4个工作组,明确了各组人员和职责分工,并确定了试点工作流程。试点期间,省局领导多次来洛指导,省经普办领导自始至终对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市局领导也多次亲临试点第一线检查、督促试点工作,市经普办与区经普办打成一片,参与了试点的全过程。西工区委书记张世敏、区长陈淑欣热烈欢迎省局将经普试点放在西工区进行,称参与试点既是西工的荣幸,也是西工的机遇。区委常务副书记尤清立和区政府党组副书记李根学多次听取试点工作汇报,并就试点工作多次提出要求,亲自过问“四落实”工作,要求选调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参与经普试点工作,并要求财政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西工区所辖10个乡、办事处全面抓落实,均在短期内成立了普查试点办公室,为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证。620日综合试点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方案明确,措施得当,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统筹安排,认真组织试点各项工作

本次试点共分四个阶段进行:试点准备阶段、单位清查阶段、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试点总结。

(一)试点准备阶段(611日至625日)

1、制定计划,做好方案。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完成试点任务,市、区两级试点办迅速集中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真学习研究省试点方案,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和人员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试点目的、方法和进度,试点重点研究的6个课题明确了责任人和执笔人,确定了研究方向和调研提纲,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为了充分提高经济普查试点工作的公众知晓率,营造强烈舆论氛围,取得普查对象的支持与配合,西工区分别在单位清查前( 624日)和正式登记前(717日)组织了两次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经济普查集中宣传活动。同时,在商业中心王府井百货门口电子大屏幕上制作公益广告片,在辖区主干道公交车站设置五块公益广告,在宣传站点设置有奖知识问答。两次宣传全区共设立宣传站20个,出动宣传车12辆,发放宣传资料15000多张,宣传用环保便携袋3000多个,展出宣传板报196块,悬挂宣传横幅245条,动员文艺演出队9支,制作宣传磁带和宣传光盘50余套。

3、划分小区,绘制地图。此次试点普查区划分以同级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区级、办事处(乡)级、社区(村)级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共四级,各级经济普查地理区域划分遵循完整地域性原则,做到边界清楚,不重不漏。为做好普查试点工作,区普查办抽调10名业务骨干深入各乡、办事处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乡、办事处进行抽调人员、划分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和地图绘制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全区共划分67个普查区,127个普查小区。

4、“两员”选调,打好基础。在这次试点工作的“两员”选调中,区普查办两次召开会议研究“两员”选调工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选调办法,将“两员”的责任心、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普查员原则上从市、区两级下社区干部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普查指导员原则上从社区、村干部中选调。经过扩大数量选拔,再审查筛选,确定区域性普查员182名,普查指导员73名(平均80个单位一名普查员,1个普查区一名普查指导员)。

5、清查培训,做好准备。普查员的培训是整个经济普查试点的重要环节,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试点单位清查工作质量的高低。620日,省普查办对参与试点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认真讲解了入户调查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述了清查表的填报工作,为试点单位清查工作的全面铺开做好了准备。

(二)单位清查阶段(625日至714日)

1、部门资料,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做好试点单位清查工作,区普查办收集了工商、国税、地税、民政、编制、质检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其他部门提供的资料,试点普查办按照省试点方案的要求,以区统计部门现有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参考收集的相关部门资料,整理出了单位清查登记线索底册,便于普查员在清查登记过程中核对单位登记是否齐全。

2、入户登记,扎实推进。按照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普查员按照普查小区地图,结合统计部门摸底线索,采用“地毯式”清查方式入户登记,由普查员持表对其负责的普查小区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逐一进行核对、清查,确认为本次清查对象的,要求该单位按照《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或《个体经营户清查表》,如实申报有关资料,由普查员负责填写。在清查登记过程中,以清查摸底得到的实际单位资料和清查线索进行核对,对于清查线索中存在,但实际清查中找不到的单位,经核实后说明原因。对于线索中没有但是实际存在的,补填单位信息。整个入户登记过程严格按照单位清查细则及操作规范进行。

3、严格审核,精益求精。区抽调的业务骨干每天下午到所分包的乡、办事处抽查登记情况,发现问题,统一讲解。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业务骨干带回区里,全局统一意见,仍有疑惑的向省、市普查办请教,把问题及早解决在清查过程中,以便提高清查的质量。清查登记结束后,全区统一组织各乡、办事处业务骨干,严格审核清查表,为数据处理和正式普查做好准备。

市普查办为了提高清查数据质量,组织全市九县六区普查办业务骨干对试点清查阶段数据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市局党组领导兵分四路、各县区普查办主任和业务骨干兵分十五路,深入到西工区的两乡八办共15个普查小区进行现场观摩,并进行了清查阶段数据质量的检查验收。

4、查漏补缺,完善名录。为了完善单位名录库,切实做好单位清查工作,区普查办首先把清查结果与2007年年报名录进行了先程序后人工比对,两库中共有的单位1940家,清查库中有而名录库中找不到的单位722家,名录库中有清查库中没有的691家;其次我们着重对国税、地税、编制、民政、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的资料逐一进行了比对(工商与质检部门的线索由于是只生不死,实际利用价值不大,故没有专门进行比对,只作为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核查线索),经核对,编办139家、民政27家、教育53家、卫生57家、文化65家均登记在清查库中,而国税的3066家和地税的1508家中却有1443家法人单位不在清查库中,针对两次比对的结果,区普查办马上组织人员对确认漏登的352家单位进行了补登,最大限度的完善了名录库,为正式普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单位清查的初步结果是法人单位2310个,个体经营户10437个,经过比对部门线索,查缺补漏,又补登352家法人单位和354家个体工商户,目前法人单位总数达到2662家,个体经营户达到10791家。

5、数据处理,方式灵活。为了做好单位清查数据处理工作,76日,经普试点单位清查数据处理程序培训会议召开,省局计算中心、经普试点数据处理组对市、区试点办公室数据处理组人员及区各乡、办事处数据处理业务人员共60余人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同时进行了实际演练。我们采用统一集中数据处理的方式(集中在市普查中心九楼会议室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由区普查办负责审核,各乡、办事处共集中26台电脑负责本辖区清查单位的数据处理工作。省局、市局计算机中心业务骨干全程参与指导单位清查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方式灵活,进展顺利。全区共录入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4690家,个体经营户10791家。

(三)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715日至812日)

1、普查培训,认真到位。为了做好正式普查工作,从715日到717日,由省经普试点办公室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作在洛阳迎宾馆、九州宾馆、洛阳市普查中心会议室三个地点同时展开。培训由省局有关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授课,培训内容涉及工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行政事业、房地产业等各个专业。西工区除“三上单位”外所涉及到的2400多家法人和异地产业单位接受了培训,到会率达到80%以上。省统计局副局长、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薛承旭亲临会场,看望授课人员,指导培训工作。

2、单位直报,各级联审。试点正式普查表登记采用单位直报的方式,由单位直接填写,交所在乡、办事处初步审核验收,报区普查办公室,由区普查办抽查验收后进行数据处理。718日到724日为普查单位上报普查表阶段,725日到728日为审核验收阶段。整个审核验收过程按照乡办全面审核,区级抽查讲评,乡办修改后互查,区各专业验收等流程有序进行。

3、数据处理,稳步推进。727日,试点工作提前一天进入正式普查表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区局网络带宽窄、网速慢,影响数据处理工作进度,省、市普查办和省局计算机中心迅即决定把省局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服务器搬到西工来。729日下午,市经济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保安与省局计算机中心、市普查办相关人员冒着酷暑,为西工区送来了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服务器,省局计算机中心领导现场办公,指导正式普查表数据处理工作,保证了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正式普查表数据处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812日正式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基本结束。

(四)试点总结阶段(813日至822日)

目前正在进行当中。

三、着力实践,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一)通过试点,全面验证了试点方案。此次试点模拟了经济普查的全过程,全面验证了试点方案的各个阶段,为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试点我们深刻认识到:领导重视是搞好经济普查的前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搞好经济普查的基础;科学计划、周密组织是搞好经济普查的保障;突出重点、抓住重要环节是搞好经济普查的重要途径。

(二)明确了部门资料的利用方式和清查底册的重要性。此次试点各成员单位大力配合,都能很好的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及时提供本部门资料,较好的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部门资料利用数据处理程序与统计部门的名录库进行比对方法和效果很好,形成的调查底册作为清查线索,能减少很多工作量。

(三)全面完成了试点重点研究的六项课题。此次试点从六个方面认真思考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为完善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普查方案提供了参考。《如何利用部门资料确保单位清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重点指出了部门资料使用的难点和重点;《如何保证教育、卫生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何确保房地产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如何确保餐饮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实地调研对教育、卫生、房地产和餐饮等行业在数据的取得和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做了重点强调;《能源消耗情况指标设置及填报组织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详细阐述了现行企业能源方面基础资料的现状和能源指标设置的可行性建议;《普查基础工作规范化及操作细则》强调从普查伊始就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操作进行。

(四)明晰了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此次试点明确了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

1、普查区的划分与普查区图的绘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区划的调整,区与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村委会之间(有些村委会中有社区,有些社区中有村委会),边界相互交叉现象普遍。这些地方区划之间没有明显的地理标志,甚至管辖不清,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普查区或普查小区有难度,单位清查中很容易造成重复、遗漏现象。建议在城区、城郊结合部等界限不清的地方应以行政管辖为原则,分别由市、区(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所涉各方协商,按行政管理权限划分,以便于清查,减少重复和遗漏情况发生。

2、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是整个经济普查的关键,从单位清查到正式登记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几乎参与全过程,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经济普查的质量,但由于待遇偏低,选调工作难度大。

3、宣传工作。宣传工作的好坏一定程度影响着普查效果的好坏。经济普查的宣传要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强调为其保密的义务,更要强调其配合调查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要以区域性普查员和企业普查员为重点,他们的态度与普查质量密切相关。

四、正视矛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清查时间短,难以摸准单位数量。由于时间较短,再加上单位数量多,分布复杂,使得短期内搞准普查对象比较困难。突出表现为:部分企业变化快,经营地难找、经营者难见、经营情况难定、皮包公司多。建议清查阶段时间适当延长,为普查员提供足够的时间对辖区单位情况摸清搞准,确保单位全数据准。

(二)部门配合程度较以往有很大改进,但部门提供的线索资料与经济普查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门提供的线索不能很好的反映单位清查所需要的指标字段;并且有的部门只管“生”,不管“死”,导致清查摸底过程中部门资料比对的工作量很大,资料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是磁介质,有的是纸介质,还有手抄本,部门数据比对十分困难。建议部门线索的提供由统计部门按照统一格式自上而下进行反馈,或者由上级部门统一协调,从根本上解决部门线索提供困难和数据比对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三)清查底册需要制定统一的操作模式。清查底册对单位清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次试点的过程来看,部门资料格式不统一,内容差别较大,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清查底册难度较大,比如工商和质检部门的资料,讲求只进不出,单位数量成倍扩大,部门线索资料利用价值不大。税务部门尽管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跨地区纳税,但相比而言,还是较为完整的。因此建议在正式普查过程中,针对部门资料的核对这个问题上,要有选择性的找几个资料利用价值较高的部门进行比对,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切实减轻基层的工作量,达到比对的目的。

(四)培训工作量大,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此次试点的培训工作几乎全部由省普查办负担,一定程度上为区普查办减少了工作量,保证了试点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普查单位多,培训工作量大,培训质量很难保证。再加上培训教材不成熟,报表不统一,教材中有一些要求与企业会计制度明显冲突。建议省经普办统一编写一部针对基层单位、基层普查人员的简明扼要的教材,明确各种普查对象应填报何种表、何时上报、如何填报;尽量采用套表。

(五)能源消耗指标难以填报。由于第三产业中许多单位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小,甚至无法划分,能源指标填报困难。建议正式普查中将能源指标的计量单位使用习惯用法,并尽量接近实际,比如汽油的计量单位,“升”就比“公斤”易于接受。

(六)被调查单位部分配合程度较差,不愿提供真实数据。部分企业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账目不齐全,填表难度大,有些单位培训不到会,收表多次催促仍不理不睬,而统计执法程序繁琐,执法难度大。建议简化执法程序,提高统计执法的震慑力。同时规范企业会计制度,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七)数据处理困难多多。在试点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完善、网络带宽窄、人员水平低等问题。建议省、市要充分考虑到县(市)区当前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扩大县(市)区网络带宽,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工作效率;程序要严格遵循统计报表制度,普查表是套表的程序也应该设计成套表,便于操作和审核;完善程序并加大培训力度,真正适合基层数据录入人员,做到易学好用。

附件1:西工区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综合表

附件2: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西工试点工作计划

附件3:西工区经济普查试点宣传工作安排


附件:   6640_1.rar



    来源: 洛阳市经普办


我有话要说,发表评论 2008-8-22 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