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稳步推进
 来源:国家统计网  时间:2008-11-18 10:38 

内容提要: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央企引领作用突出,总部经济效应显著,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集聚规模扩大,区域竞争力增强,上缴税金大幅增加,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盈利水平普遍提高,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政策支持下,在企业的奋勇拼搏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支柱地位必将更加稳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广泛的覆盖领域和快速的成长方式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为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一、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自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比2004年增加2624.1亿元,增长了56.6%,2004-2007年资产平均增长率为16.1%。全年实现收入4601.6亿元,比2004年增加2133.6亿元,增长86.5%2004-2007年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3.1%2004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13.6亿元、700.4亿元、812亿元和992.6亿元,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1%10.2%10.3%10.6%,比重逐年提高,2004-2007年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4%,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全年增速达到22.2%,增幅比2006年提高6.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8.1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时期带动首都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         2004-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标情况

二、央企引领作用突出,总部经济效应显著

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领域中,部分行业内中央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两个行业的中央单位数量均在本行业中所占比重超过50%。文化艺术业单位数量占60.1%,资产总额占65.1%,收入占70.8%;新闻出版单位数量占53.2%,资产总额占75.3%,收入占70.4%。此外,“广播电影电视”和“设计服务”两个行业虽然中央单位数量不到50%, 但资产和收入均超过了50%

总部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众多在京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单位是行业的领头羊,引领着行业发展潮流,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巨大,使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总部经济特征。

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发展迅速,传统领域比重下降,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领域呈现较快发展势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等新兴行业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近4年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和设计服务发展较快,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业务收入全面逐年提高的同时,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不断攀高。2007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实现收入1620.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7.0%,高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增速(27.3%9.7个百分点,占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35.2%,比重较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设计服务业经过2005年调整后比重也迅速上升。与此同时,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其他辅助服务等传统行业虽然也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但由于其相对增长速度低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其他辅助服务业近4年来资产总额所占比重没有变化(皆为9.8%),而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从19.7%降至16.2%,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1       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业务收入比重(%)情况

 

2004

2005

2006

2007

一、文化艺术

 2.3

 2.2

 1.9

 1.8

二、新闻出版

14.5

14.3

11.8

10.3

三、广播、电视、电影

 7.4

 8.2

 6.7

 6.4

四、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26.9

28.3

32.7

35.2

五、广告会展

10.8

11.2

10.8

10.7

六、艺术品交易

 2.4

 1.7

 1.6

 2.2

七、设计服务

 7.8

 7.0

 9.1

 9.1

八、旅游、休闲娱乐

 8.3

 8.6

 8.3

 8.1

九、其他辅助服务

19.7

18.4

17.0

16.2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行业中,制造业单位规模在不断缩小,规模以上单位由2005年的543家缩减到2007年的421家,此外,其他各行业的单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

 2      文化创意产业分行业的规模以上单位数量情况

                                               单位:个

四、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北京市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制定和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已初步呈现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港澳台资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增长强劲,非公经济收入占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77.6%,发展势头良好,对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活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3         2005-2007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中
公有与非公经济收入对比情况
                                                        单位:亿元


  注: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范围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其中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下同。

 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领域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中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非公经济比重连年提高,2007年非公经济单位数量比重占96.9%,收入比重达97.9%;而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领域,也呈现出非公经济份额不断提高的趋势。 

2    2007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量分布情况表

NO.

 

数量

合计

公有经济单位

非公经济单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1

文化艺术

 223

181

81.2%

 42

18.8%

2

新闻出版

 817

522

63.9%

295

36.1%

3

广播电影电视

 165

 67

40.6%

 98

59.4%

4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2189

 67

 3.1%

2122

96.9%

5

广告会展

 634

 62

 9.8%

572

90.2%

6

艺术品交易

 138

 35

25.4%

103

74.6%

7

设计服务

 886

176

19.9%

710

80.1%

8

旅游休闲娱乐

 558

179

32.1%

379

67.9%

9

其他辅助服务

 696

 84

12.1%

612

87.9%


  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科技资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事业单位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的局面,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继续加快。传统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整合了资源,激活了发展潜力,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活跃。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聚集能力。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北京市吸收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的文化创意企业表现良好,保持了较高增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622家增加到2007年的871家,2007年资产总额达到12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良好的投资回报不断吸引着新的外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37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占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29.9%;实现利润总额11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9%

五、产业集聚规模扩大,区域竞争力增强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国外实践来看,产业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效应。产业集聚一方面有利于文化和智力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节约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关联效应,带动所在地区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200612月和20084月,北京市先后分两批认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基本确立。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各区县也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设和扶持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各集聚区借助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家入驻,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已集聚软件和研发企业140余家,基本形成了软件开发、金融信息服务、计算机与通信一体化、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五大高端产业集群。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有效地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六、上缴税金大幅增加,吸纳就业效果显著

200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上缴税金216.7亿元,2004-2007年税金平均增长率为22.0%。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2.5万人,从业人员数量比2004年增加27.8万人,增长37.2%2004-2007年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为11.1%;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是吸纳从业人员最多、增速最快的领域,2007年从业人员达34.8万人,2004-2007年增速分别为11.8%25.1%23.2%。另外,2007年文化创意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3万元,是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近2倍(2007年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39867元),文化创意企业为职工提供了丰厚的报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上缴税金和解决就业方面对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七、盈利水平普遍提高,总体财务状况良好

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7亿元,2004-2007年增幅分别为4.5%30.4%50.7%。从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来看,各领域企业盈利水平有较大提高,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实现利润11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占文化创意产业利润总额的55.3%;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等领域利润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2.1%116.9%1353.2%;旅游休闲娱乐等领域结束了多年亏损状态,扭亏为盈,实现利润0.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盈利水平普遍提高。
3
       2004-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利润情况表

     

利 润 总 额(亿元)

  速(%

2007

2006

2005

2004

2007

2006

2005

    

216.2

143.5

110.1

105.3

50.7

30.4

4.5

一、文化艺术

0.2

0.4

-0.5

0.3

-57.0

  -

-

二、新闻出版

31.7

29.2

24.1

27.1

8.5

21.0

-10.9

三、广播、电视、电影

16.0

13.1

17.9

9.3

22.1

-26.6

91.9

四、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119.5

81.9

54.4

44.4

45.9

50.6

22.4

五、广告会展

14.4

13.6

13.7

15.8

6.5

-0.8

-13.4

六、艺术品交易

8.4

4.7

4.2

6.6

79.5

12.4

-37.4

七、设计服务

4.4

2.0

1.3

0.8

116.9

61.6

57.4

八、旅游、休闲娱乐

0.6

-2.8

-1.5

-3.0

 -

    -

-

九、其他辅助服务

21.0

1.4

-3.4

4.0

1353.2

  -

-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4, 北京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领导亲自担任,成员由各相关委办局组成,通过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了协调力度。此外,北京市还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式列入了发展规划,在“北京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北京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等,可参照《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予以奖励,并可为京外人才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此外还设立了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北京市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创意人才。

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并先后分两批认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此支持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同时,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分三年投入,重点支持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公共设施项目。为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开设“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北京银行每年给予5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绿色审批通道,申请渠道多样化,版权质押融资,贷款金额无限制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方便企业融资。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已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企业贷款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