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沁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沁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娱乐业是沁阳市近年以来成长较为迅速的文化产业,逐步从杂乱无章的膨胀过渡到繁荣有序的蓬勃发展阶段。2007年底,全市共有歌舞娱乐场所16家,网吧33家,拥有近9000互联网用户,台球厅、旱冰场、音像制品租售门店多家,从业人员近1000人,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多投资主体的文化娱乐市场。
2.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沁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依靠雄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沁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市新一轮创业的一个亮点,通过怀梆戏、唢呐艺术等的独特魅力,依托以众多文物古迹为主要场所的旅游景点景区,一个集游乐观赏,吃住购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服务系统产业正在形成。在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沁阳把文化旅游当作重头戏来抓,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文化旅游理念,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积极、快速地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家,旅行社3家,接待境内外游客达218.6万人次。
3、文化事业单位运用产业手段谋求生存与发展。沁阳的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在文化建设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市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在与市场接轨,与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单位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3个,社会文化团体7个,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民间文艺社团。全市艺术馆、文化站举办各种展览,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举办各种艺术培训。群众文化部门在坚持公益性为首位的前提下,“以文补文”积极向产业化方向探索。
4、文化产业领域不断发展、扩大。随着大文化概念的确立,文化产业领域也随着不断发展、扩大。文化产业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沁阳市有广播电台1座,无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市广播电台综合覆盖率100%,电视台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我市体育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体育场馆等设施都不同程度地以出租的形式进入了市场经营,体育竞赛表演和有偿体育娱乐服务刚有初步发展。
(二)沁阳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这是沁阳文化产业的通病。从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音像市场都程度不一地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的毛病。文化演出规模小、规格不高,无法形成大反响,起不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还没有成形整体效应,竞争力有限,发展空间不大。目前,我市的文化要素市场(指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市场、文化艺术劳务市场、文化科技市场等)、产权市场发育滞后,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国有资产没能实现重组和保值增值,文化事业结构也没能按产业化的要求进行调整。
2、对人文资源的罗列性展示大于开发利用。沁阳市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 的美誉,有李商隐、朱载堉、曹瑾、宋学义等历史名人,还有大多值得我们引以骄傲的人文资源。作为旅游景点(区),普遍存在学术研究性强,而观赏及参与性不足、缺乏吸引力的特点。而对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我们的认识是罗列性的、浅表的,总体上说缺乏新意、缺乏兴奋点、缺乏深度和科技含量。
3、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文化市场被分割为多头管理,文化部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部门管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建设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都参与旅游资源管理。划分过细,或互相交叉,难于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4、政事不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由于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尤其以文化、体育、旅游最为突出。文化行政部门陷于操办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活动的具体事务之中,削弱了行政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职能。公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没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全市大部分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主要还是以体育彩票、体育场地(馆)出租为主,。旅游业仍然只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三)沁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1、经济实力优势。沁阳是豫北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沁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沁阳在经济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2、资源优势。 沁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同时又是优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民俗独特;文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3、文化品牌优势。沁阳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怀梆、唢呐文化、郑王词曲、花灯等民间艺术品牌,历史悠久,艺术精湛。这些传统文化品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4、市场机制优势。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庆精”。沁阳人市场意识强,市场机制灵活,其优势已经在发展物质商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能应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定能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有力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沁阳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建议由政府协调,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该机构全面负责娱乐、演出、美术、音像、影视、出版、广告、旅游等文化大市场的培育、管理、调控和监督,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机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
2、克服体制上的障碍,调整布局。要打造大沁阳文化,这已不光是文化行政部门的事,应协调新闻出版、广电、旅游、宗教、体育等部门,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做大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企业的规模效益,促进文化企业更多地应用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增强竞争实力,扩大社会效益。
3、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涉及文化产业的各部门单位,都拥有相应的文化产业资源及其服务区域和对象,聚集在这些部门的文化产业资源,不仅在部门间总体呈分割利用状态,而且在部门内部的各单位间也大体如此,其结果是造成资源的低效率利用状态。应下大力进行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部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理清资源关系,形成合力,以便高效利用。
4、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元投入。要真正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力、管理资源等不足的矛盾,单靠政府的投人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人。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观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也是解决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观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沁阳文化产业体系。
5、积极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以现有的机构和社团为基础,改变原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功能,加大其向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转变,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办好几个大的文化公司。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中介和经纪人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的文化中介体制。进一步发挥文化艺术社团在行业管理、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特有的作用。
6、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要抓紧制定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建设用地、人才引进、保证公平竞争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