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改革开放三十年 洛龙新区换新颜
 来源:洛阳市洛龙区  时间:2008-12-15 10:32 

    洛龙区是2000年6月在原洛阳市郊区的基础上调整建立的新城区,位于洛河南岸,北与老市区隔河相望,东与偃师市相接,南与伊川县相连,西与宜阳县接壤。全区面积206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现辖龙门、关林、安乐、白马寺4个镇,李楼、古城2个乡和安乐、开元2个办事处,123个村民委员会,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久负盛名、誉满中外的洛阳古代文化遗存,大多座落在洛龙区地域,南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埋葬三国名将关羽首级的“关帝庙”和邵雍故居“邵子祠”,东有驰名海外的佛教祖庭“白马寺”。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30年的奋斗历程,昔日贫穷落后的郊区已成为历史;30年的沧海桑田,洛龙新区向世人展现出现代化城区的优美新姿。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借洛阳新区开发的东风,洛龙区经济社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区域环境崭新优美,已成为洛阳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
回眸30年,洛龙区经济发展呈现两个阶段,表现两次增长高峰。第一阶段为1978~1999年,原郊区人民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1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33.4亿元。第二阶段是2000年~2007年,新的洛龙区成立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区,振兴洛龙”的总目标,抓好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强区;发挥区域优势,强力推进商贸富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富民之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力推动新区建设,妥善安置动迁群众,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0年建区第一年,由于区划调整全区生产总值为12.5亿元。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52.4亿元,是2000年的4.2倍,按现价计算实现“翻两番”,年均增加5.7亿元。生产总值总量跃居城市区首位,增长速度由2001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16.3%,呈逐年加快趋势。人均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4356元达到2007年的171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1年的715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0011万元,年均增长26%。
    二、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原郊区的工业基础差、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1978年全部工业单位数220个,总产值5752万元。近年来,洛龙区以项目建设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建成了洛龙科技园及六个乡镇工业园区,工业已成为洛龙区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区工业单位数169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74.4亿元,增加值20.2亿元,已形成了钢铁冶炼、交通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石油加工、化工、电力供应、纺织和金属制品等八大行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个数由2001年的24家增加到2007的8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0.6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亿元,年均增长6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28.3%。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2.2亿元增加到56.2亿元,年均增长71.5%;利润总额由2001年的-37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9344万元;有4家企业增加值超亿元,7家企业利润总额超过500万元。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强了全区经济的发展后劲。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6.5:32.2:51.3调整到2007年的11.1:45.7:43.2,经济结构由“三二一”调整为目前的“二三一”,工业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区建设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初期,原郊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很小,1979年仅0.1亿元。1992年以后投资规模快速扩大,1998年达到12亿元。2002年8月,洛阳市委第八次党代会做出了拉大城市框架、城市中心南移、建设洛阳新区的决策,掀起了洛龙区的建设高潮。2000年至2007年8年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是前21年间(1978至1999年)的近两倍,2007年达到年度最高值39亿元。自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全区依法征地3.8万亩,整体拆迁村庄17个,保证了800多个重点项目的实施。2004年6月洛阳市委、市政府等部门迁入洛龙区,实现了全市行政中心的南移。2005年10月洛龙区行政中心投入使用,揭开了洛龙区的新纪元。如今的新区中心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成为洛阳市对外宣传的名片。与此同时,全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由2001年的39.7:23.4:36.9变化为0.4:48.4:51.1。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为洛龙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商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之初,原郊区仅有各乡镇的供销社和村代销点,商业网点少、设施简陋、经营方式单一。党的十五大以后,通过改革流通体制,不断调整商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经济,努力提高流通领域现代化水平,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新格局,洛龙区的市场建设得到突破性发展。2007年拥有各类市场54个,其中综合市场24个,专业市场32个,形成了以关林商贸城为龙头,以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区的生活消费品市场为补充,以沿洛龙路的汽车、粮油交易带,沿洛宜路的花卉交易带,沿洛白路、洛常路的汽车、工程机械、唐三彩交易带等特色商贸带为骨架的商贸流通格局,商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2007年,全区集市商品成交额达到133.5亿元,而1978年不足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5亿元,比2000年增加20.1亿元,年均增长12.7%。目前的新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喜人,体育场馆、宾馆酒店的建成使用必将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农业结构重大调整,农村面貌显著改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洛龙区的农业生产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本区经济发展,又肩负着为洛阳市提供蔬菜、水果及副食品供应的特殊使命。改革开放初期,原郊区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程度及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2002年以后,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龙门西山森林公园和北邙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多个畜牧养殖小区。2007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量为16万吨;肉类总产量3096吨,禽蛋产量2778吨,牛奶产量26863吨。先后建立了神州牡丹园、国花园等规模较大的牡丹种植观赏园,大批牡丹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大洲,牡丹产业化初具规模,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宣传洛阳,提高了洛龙区的知名度,更富裕了广大花农。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兑现了“两免一补”、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六、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改革开放30年来,洛龙区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成绩明显。1978年至今全区先后有21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在全市率先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县(区)称号。教育事业发达。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对区属学校进行“合点并校”和改造扩建,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区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等大中专院校7所,中、小学校53所,幼儿园、托儿所69所,是全省首批实现“两基”达标的县、区之一。社区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各行政村均建立了文化大院,舞狮、龙灯、高跷、旱船等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发扬;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荣获河南省“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县(区)称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全区现有区属及区内企业卫生机构14个,医疗病床186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8人;乡镇卫生院6个,医疗病床12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7人;村级卫生所130个,村医140人,区、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和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及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全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参保6497人,支出低保金67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参保7911人,支出低保金288万元;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1026人,支出64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077人,缴费基数总额9858万元;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年末数17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2007年“新农合”参保人数22.5万人,全年为19443个门诊病人补助医疗费37万元,为5496个住院病人补助医疗费510万元。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过去的吃饭求饱、穿衣求暖、用求实惠、住求实用到吃讲营养、穿讲高档、用讲质量、住讲宽敞。昔日可望而不可及的彩电、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现已成为百姓家中的寻常之物,个别家庭还拥有私人汽车。
    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7794元提高到2007年19587元,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7元,比2003年增加5215元,年均增长13.9%;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153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0.8%。2007年,全区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0台、洗衣机103台、电冰箱93台、空调77台、摩托车20辆,人均住房面积达29.3平方米。
    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464元,比2000年增加211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49元,比2000年增加235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6.3%下降到2007年的32.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2.2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20.8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由2000年的66台提高到2007年的121台;移动电话由5部提高到119部。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新时期,洛龙区人民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洛阳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发展潜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努力把洛龙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城区和洛阳新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