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开封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克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全市农业生产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夏粮产量再创新高,秋粮稳中有增。
一、 粮食总产、单产连续五年增产、超历史最好水平。
预计2008年开封市全年粮食总产将达248万吨,是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单产首次突破371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1、夏粮再创新高。2008年开封市夏粮播种面积431.42万亩,比上年增加11.42万亩,增长2.72%;总产167万吨,比上年增加7万吨,增长4.53%;单产387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增长1.8%。小麦播种面积431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2.62%;总产167万吨,比上年增加7万吨增长4.38%。
2、秋粮生产稳中有增。2008年开封市秋粮播种面积238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增长2.37%;预计总产81.4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增长2.79%。其中,稻谷总产5.7万吨,比上年增2.96%;玉米总产63万吨,比上年微减1.31%。
二、 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因素
1、 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2008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规模比上年增加一倍;国家给予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两次提高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 粮食价格的激励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以小麦、稻谷为代表的粮食产品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粮食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改良新品种。
3、 农业科技的助推作用
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强化田间管理,使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均轻于往年;大力推广耐密植品种、推广适时晚收等,为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开封市小麦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土壤处理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继续增加,全市玉米种子包衣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优质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另外,农业机械化全面普及,全市基本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
4、 气候条件的有利影响
今年,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全市降水充沛,而且,在小麦关键生长期降水适宜,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热量条件有利于小麦出苗、分蘖;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的拔节、抽穗和灌浆。秋季雨水适宜、光照充足,使水稻、玉米等秋作物长势喜人。气象综合评价为正常偏好年景。
5、 其他因素
种植业结构调整,大蒜、西瓜等农产品价格低迷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波及到中国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工厂关闭部分外出务工者回流也促进了粮食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最终反映出产量和单产的提高。
三、 影响粮食生产的消极因素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受上游能源、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运输费用增加等成本推动,国际市场农资价格上涨等多重影响,2008年以来,开封农资价格涨势迅猛。以化肥为例,尽管国家采取出厂价格最高限价、流通环节控制差价等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调控化肥价格,但粮食生产用化肥价格仍逐年上升,特别是今年比去年上涨幅度高达50%,让农民难以承受。农资价格的全面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过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农产品价格开始下滑
据有关部门监测反映,9月份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10月份开始稻谷出现一定程度下跌,11月份稻谷和玉米价格分别比9月份下跌9. 2%、9.4%。这势必会影响到秋粮的管理和单产水平的提高。
四、对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命脉,国家要继续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标准,扩大良种补贴标准和范围;逐步把公共产品投入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最终,形成农民爱农业、全社会重视农业、农业生产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改善对农业的补贴方式。目前,国家农资综合补贴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还低于化肥等农资涨价的幅度。因此,建议国家改变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改无条件补贴为有条件补偿,如可将良种补贴改为购良种才给补贴;农资补贴改为购农资才有补贴;粮食补贴卖粮给国家才有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国家的惠农政策本意,调动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卖余粮给国家的积极性。
(三)国家稳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对比近几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与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的小麦市场收购价明显高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这种现象是国家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或最低收购价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结果,同时也还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本来面目。但我们应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着眼于我国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着眼于对广大种粮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今年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还没有或者说没有充分发挥出对种粮农民利益的最大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国家在制定粮食价格政策时,要加大对粮食形势的分析和调研,掌握更为准确翔实的资料,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反映粮食市场价格与价值相统一的价格政策,稳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切实保护广大种粮农民的实际利益。
(四)进一步加强国有粮食购销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在此次小麦成本调查中,部分调查户反映,一些乡镇的小麦收储企业设置的收购站点过远或过少,有的收购手续过于繁杂,还有部分收购点存在压级压价现象。因此,建议在明年的小麦收购中增加网点,对压级压价等不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网点进行严肃查处;各粮食购销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还要实行灵活多样的收购方式,真正做到不压级压价,让卖粮农民充分享受到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好处,充分发挥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
(五)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审慎灵活推进土地政策的改革。适应大型农机具作业的需要,土地的集中管理不但解放了生产力,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必将使粮食生产进入专业化、集约化轨道,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单位产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在部分省市进行了初步探索,都只是小范围内对宅基地实现了产权置换,尚缺乏相对规范成熟的土地市场化定价机制。因此,在未充分做好转移安置和长久生计保障情况下,相关土地政策出台应慎之又慎,防止农民失业又失地。政府应积极探索引入农民定价权机制,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创造性,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快健全土地流转的交易规则,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者和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流转市场;制订土地流转法规,尽快建立规范信息平台和交易市场。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多种农产品价格从9月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特别是稻谷和玉米价格更是大幅下挫,明年将是农业发展应对严峻挑战的一年。过去的情况表明,在粮食连年增产、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往往容易放松农业;在各种挑战比较多、集中力量应对经济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农业。但经济社会发展越是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全局的支撑作用越重要。因此,还应继续支持农业、重视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