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新中国成立60年建筑业快速发展铸辉煌
 来源:投资处  时间:2009-09-09 09:0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八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河南建筑业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城乡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河南建筑业60年发展历程回顾

(一)奠定基础阶段(19531958年)

1953年,河南省建筑工程局成立,并且分别在郑州、开封、

洛阳等地建立了6个省属公司。这一时期,出色完成了诸如洛阳拖拉机厂、洛阳铜加工厂、郑州一、三、四、五、六棉纺织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为河南建筑业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施工队伍迅速扩大,到1957年,河南建筑队伍发展到14.7万人,比1952年的人数增长近3倍。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91978年)

由于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失误,投资规模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本建设出现了大上大下的局面,建筑业也出现了剧增剧减的形势。1958年全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1.3,当年全省施工项目达5400多个,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5.0%,建筑队伍随之急剧发展,1959年全省建筑队伍增加到24.4万人。但19601962,随着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浮夸风、高指标给建筑业带来了不良后果,发展速度下降。1962年建筑队伍压缩到9.36万人,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23.7%。建筑业管理体制和各项制度受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在工程建设上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三边”政策。19631965年,经过三年调整,国民经济趋向好转,恢复并新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河南建筑业又有所发展。到1965年,建筑业职工人数回升到12.89万人。十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停滞,建筑业管理混乱、制度废弛,河南建筑业在艰难曲折中求发展。到1976年,建筑队伍才发展到19.78万人。

(三)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建设规模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经济建设得到稳步发展,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建筑业队伍不断扩大。到1984年,建筑队伍增加到34.5万人。“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建筑业更是异军突起,2000年建筑队伍达到79.9万人。1992年以后,民营建筑企业开始起步,1993年有14家,占企业总数的1.4%;随后发展迅速,2002年有932家,占企业总数的48.4%2008年非公有制建筑企业达到3125家,占企业总数的80.0%,建筑业企业结构更加合理。进入“十五”、“十一五”时期,建筑业改革继续深化,形成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为支撑的较为合理的建筑业产业结构。

二、河南建筑业60年成就辉煌

(一)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60年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有效渠道,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抓手。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建筑业从业人员仅低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位居第三位。2008年,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738,从业人员216.35万人。全部从业人员比1957年的14.7万人增长了13.7倍,比1978年的24.03万人增长了8.0倍。目前,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9.6%,比1983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省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举世瞩目的大型、特大型建设工程的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极大地支持了河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建筑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向世人展示了河南建筑业的综合实力。60年来,全省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660.68亿元,年均增长9.8%,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增长了75倍,年均增长16.8%

水利建设方面:石漫滩水库、南湾水库、燕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的建成使用提高了全省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验收,使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让沿黄人民受益水利之福,并实现跨流域供水;让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9年来黄河没再断流。

工业建设方面:工业项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投资建成的第一拖拉机厂到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建成投产的许继、中国神马集团等大中型项目,涵盖了煤炭、机械、化工、纺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极大地提高了河南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

铁路、航空、公路建设方面: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依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和能源枢纽。三横五纵的铁路网络使河南的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洛阳机场、南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的建成通航,打开了河南通往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国家民航总局已经把郑州列为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并努力把郑州建成国际性的航空枢纽。1994年,全长81公里的连霍高速公路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河南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2008年底,随着南林高速(安阳-南乐)段、二广高速(济源-豫晋界)段、长济高速(济源-邵原)段三条高速的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41公里,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高速公路网络。

能源、电力建设: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枢纽,众多的能源管道在这里建成并交汇。西气东输等至少四条天然气管道、至少四条石油管道以及南水北调和北煤南运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河南的经济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平顶山姚孟电厂、焦作电厂等数十个大型电力项目的竣工投产,使得河南在1995年成为华中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到2007年,随着南阳天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3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河南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56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五个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的省份。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的发电方式之一。2008年,由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承担的河南省首个风电场──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7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河南风电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教育、公用设施和人民生活等建设方面:随着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大学城的逐步建成投入使用,改变了河南教育的落后局面;郑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河南博物院等一批现代公共建筑的建成,丰富了河南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一批规划合理和造型新颖的“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小区工程的交付使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了城乡面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6.0%,比1957年的9.3%提高了22.4个百分点,比1978年的13.6%提高了22.4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壮大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7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工程建设成绩卓著,规模持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从1983年的13.3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828.25亿元,增长了212倍。19832008年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53.37亿元,年均增长25.0%,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16.3个百分点,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和中部六省的位次逐步提高,在全国的位次由多年的第12位前移到2008年的第7位,在中部六省中处于第1位。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从1983年的1.1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92.33亿元,增长了164.8倍,年均增长22.7%。建筑业税收贡献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在相当一些地区成为当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同时,建筑业在各区域间发展逐步趋于协调。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区域协调发展。2008年,中原城市群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2.46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64.4%,比2004年增长2.5倍。其中郑州市已超过800亿元,达801.4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比2004年增长2.6倍;洛阳市达512.3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比2004年增长3.1倍。豫北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6.85亿元,占全省的11.9%;豫西豫西南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6.4亿元,占全省的7.3%;黄淮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2.53亿元,占全省的16.4%。中原城市群建筑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凸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四)建筑施工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新中国成立60年,河南工程设计水平和建造能力不断提高,大型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快速更新,使河南建筑业在多个领域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大跨度桥梁设计及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吊装,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综合爆破等方面不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些还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由河南省交通公路工程局于1997年建成的漯河市澧河斜拉桥,为河南首次采用的“单塔单索面不对称”斜拉新工艺,从而结束了河南没有斜拉桥的历史。由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河南省邮政大厦,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建设部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中的十大项,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引进、吸收并全面掌握了新奥法施工技术,尤其是在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膨胀性围岩、流砂、黄土等复杂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方面,有其精湛的工艺和独到的技术。并在运用大型先进设备施工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先后承建TBM、盾构工程20100公里,创造了TBM月掘进750.6米、日掘进41.3米,盾构月掘进634.8米、日掘进30米的全国纪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奥运工程具有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管理跨度大、使用要求高等特点,为全面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河南参建者取得了建筑史上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就。创造出了采用泵送顶升的“倒灌法”,浇注一根斜柱仅需半小时,且质量高,大大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在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鉴定会上,该项新技术被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河南建筑业在完成数以万计的工程项目中,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当前建筑业所拥有和应用的机械设备与改革开放前的30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雷达探测、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砂石料生产、混凝土拌合与浇筑、金属设备起吊安装等施工设备的自动化、大型化达到较高水平,并被大型工程普遍采用,大型吊装机械、无渣轨道制造与铺装、地铁盾构掘进机等大型机械的拥有与使用,使河南建筑业的装备取得重大突破。2008,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为193.56亿元,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达到9769/人和5.65千瓦/,而在1983年机械设备净值为5.2亿元,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仅为2492/人和2.82千瓦/人。全省机械设备净值、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增长了36.2倍、2.9倍和1倍。

(五)国际建筑市场开拓迅速

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河南从1965年开始对外援助工程。首先是为马里包建工程,其后又增加了马尔塔、塞内加尔等国,这些工程包括工业、农业、教育等,他们的建成,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河南在海外市场开始承包工程业务,并且逐步扩大。第一个参加国际投标的工程是利比亚和马里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其中包括教堂、学校、体育等设施,这项工程取得极大成功,为全省继续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积累了经验。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河南对外工程承包在业务规模、市场范围、行业分布以及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基础好、实力强、业绩优且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河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等企业成为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战线上举足轻重的骨干力量。这些企业从开始单一涉足基础建设项目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路桥梁、水利水电、石油化工、输变电建设、供排水、工业技改、地铁隧道、矿产开发等多行业、多层次的海外市场配置。对外承包项目涉及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河南完成对外承包工程额仅为0.24亿美元,2008年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达到12.77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41倍;新签合同额10.42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52倍;派出人员达到22183人次,比1990年增长26倍。

中原油田凭借2006年在海外市场取得的不凡业绩,成功入选2007年国际承包商225强企业。中原油田以新签合同额5.12亿美元列全国第22位,以完成合同额3.74亿美元的业绩列全国第15位,连续6年入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2006年完成营业额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52.3%,连续6年居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第一位。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四个区域连片发展的良好态势,海外事业初步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市场经济总量和质量目前均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河南建筑业60年发展的经验启迪

以改革促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河南建筑业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成为率先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行业之一,并迅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年,全省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改变工程承发包分配体制,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改变了用行政手段分配任务的做法,全方位开放建筑市场,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建设领域;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改组和调整,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劳务密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2008年,具有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达到3905家,劳务分包企业833家,分别比2002年增长70.7%和近4倍,企业涉及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送变电等专业,已基本满足全省经济建设的需求。

施工质量,百年大计。党和国家对工程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并要求各级政府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建设程序,实施全过程监理。多年来,河南的建筑施工工程质量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势头,曾多次创国优、部优、省优工程。从1994年至2008年,河南全省每年有三到四个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洛阳石油化工总厂6万吨聚丙烯工程、郑州火车站主站楼、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万吨/年三聚氰胺工程、郑州大学新校区医学组团Ⅰ标段等多项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还有多项被评为省优质样板工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南建筑业广大职工转战南北,风餐露宿,为经济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四川等兄弟省市的经济建设无一不凝聚了河南建筑工人的智慧和汗水。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灾害后,河南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援建板房任务要求,派出90多家建筑企业、8000多名援建人员,奋战两个月,提前20天出色完成了2.6万套活动板房建设。在板房建设过程中,他们不但讲速度,更重质量,在与当地政府联合验收中,河南省援建板房的一次验收通过率均为100%

回首历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河南建筑业发展是曲折的,成就是巨大的,经验是丰富的。但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管理机制不健全、价格体系不完整、市场行为不规范等长期以来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建筑业发展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因此,要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对建筑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强产业,以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工程建设水平,实施科技兴业战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完善工程承发包市场体系和招标投标制。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建筑业的广大职工必将以奋进的姿态、昂扬的斗志,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工程质量,为河南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