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建国六十年 河南邮电通信业由弱小走向强大
 来源:地调队服务业处  时间:2009-09-24 19:2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十六

建国60年来,河南邮电通信业经历了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邮电通信坚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无论是网络规模、技术层次,还是业务应用、服务水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原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建国60年来河南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历程

解放前夕,河南邮电通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仅有废旧邮运

汽车2辆,电话线路只有2540对公里,交换机43部,电话机377部,农村几乎没有通讯线路,传递邮件全靠肩挑、人扛、小车推。60年来,河南邮电通信业在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先后经历了恢复建设、曲折前进、遭受挫折、高速发展、跨越式发展五个时期。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邮电通信恢复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邮电通信的建设和发展。19513月,邮电部河南邮政管理局与河南省电信指挥局合并,称邮电部河南省邮电管理局,自上而下实行“邮电合一”和集中管理的体制。这一时期,河南邮电干部职工在设施极为落后、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对原来基础非常薄弱、且经过战争破坏的邮电通信网络进行恢复和建设。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初步建成了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各地市的通信网。1950-1952年发展城乡邮路,步班邮路大部分被自行车邮路所代替。1956年全省邮路总长度达到108074公里,邮运汽车8辆,自行车1636辆。1957年全省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13万门,长途电话电路253路。

(二)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邮电通信业曲折前进

1958年邮电机构下放,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块块管理体制。由于邮电局所设置过多,造成企业亏损。1962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比1960年下降30.8%,市话交换机容量减少0.25万门。1962年恢复邮电部门为主与地方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及时纠正“左”的错误,逐步对不合理的局、所进行整顿,对以块块建设的通信线路进行调整并网,亏损情况逐步扭转。1965年,全省邮路总长度166298公里,比1962年增加17950公里。1966年,全省长话电路达539条,是1957年的2.1倍;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9490门,是1957年的1.9倍。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邮电通信在挫折中不断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电部门受到冲击,1969年河南邮电分设为河南省邮政局、河南省电信局,分别隶属省革命委员会交通厅、省军区,19746月邮电再次合并。在1966-1976年的10年间,极左思潮泛滥,邮电通信各项规章制度和正常的工作秩序遭到破坏,片面强调为政府、军事服务,不讲经营方式和经营效益,全省邮电行业陷入全面亏损。但是,这一时期,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鉴于郑州市在全国邮电通信网络的重要位置,1973年郑州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开工。1971年—1974年国家投资先后建成了京汉广、京成渝、京沪杭三条微波干线,河南省境内开放了247条电路,可以通达北京等全国30个大中城市。由于邮政通信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特殊地位,邮政业务中的报纸、杂志等业务发展较快。

(四)改革开放以后,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对邮电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改变邮电通信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落后局面,河南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改革步伐,邮电通信业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以后,国家一级干线微波干线,京汉广、京沪杭、京成渝三条960路微波和国家一级载波干线京汉广、郑西、郑徐三条1800路中同轴电缆干线在河南境内经过和交汇,使之形成东、西、南、北双十字通信网络。进入“七五”以后,河南邮电通信贯彻中央“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十六字建设方针,走负债经营之路,贷款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迈出较大步伐。1987年全省所有地市县和部分邮电局、所的电报业务全部进入自动转报系统。1990年全省微波线路达1282公里,已经开通使用微波电路509路。“八五”时期,本着“高起点,新技术,大容量”的发展原则,五年间全省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76.6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12.8倍。全省本地局用电话交换机实现了由人工到自动、由模拟到数字化的两个质的飞跃。对省内五条二级微波干线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同时加快二级干线光缆建设,完成了全省“米”字型通信网络格局。邮政网的作业处理机械化、自动化和营业窗口电子化水平也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全省邮电通信投资规模空前加大,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60.7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2.4倍,是河南邮电通信能力提高最快、采用通信手段最新和先进技术最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时期。

(五)邮电分营,体制改革,邮电通信业跨越式发展

1998年实施邮电分营,之后,河南邮电通信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先后完成了邮政电信分离、政企分开、电信企业重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等一系列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邮电通信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战略性的深刻变革,行业垄断局面被打破,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体制改革彰显了发展活力,邮电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分营10年来,河南邮政新建了79个邮政综合生产楼和5个现代化邮件处理中心,目前,河南邮政已建成了网络先进、技术领先、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实物传递网,开办有邮政金融、函件、集邮、报刊发行、速递、物流、电子商务等数十种业务,成为一家集信息传递、物流配送和资金流通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河南电信行业经过10年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河南省电信分公司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1033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邮政支局所达2555处;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路线)301543公里,比1949年增长10倍。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25108公里,比2001年增长2.0倍;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达2382.21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300万门,互联网接入端口达507万个。全省电话用户总数由1949年的0.14万户增加到2008年的5061.3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1.2/百人,其中移动电话从无到有,用户从1996年的23.87万户快速增加到3498.89万户。互联网用户从2001年的185.66万户发展到494.38万户。1998年底,河南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19999月,河南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上网。截止2008年底,移动电话可以漫游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省电信业务收入达到337.7亿元,比1998年增长2.4倍;全省邮政实现业务收入45.80亿元,比独立运营前的1998年增长3.5倍。

二、建国60年来邮电通信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邮电通信网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60年后的今天,邮电通信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电信技术业务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河南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省、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在技术、提供的业务和服务的种类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信技术业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电信运营为龙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不断延伸,电信业成为推进信息化的骨干力量。通信业最早实施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战略,较快地以世界先进技术改造和装备通信网,并带动了国内通信制造业的群体突破;最早实现了企业境外上市,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成为了境外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河南邮政积极实施“科技兴邮”战略,不断提高综合通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建成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金融、集邮、报刊发行、物流、速递、代收费和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指挥调度等40多个应用系统上网运行,覆盖了全省邮政各项业务品种。积极推广应用信函分拣机、包裹分拣机等自动化设备,网络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省辖市间的特快邮件实现了“次晨达”,省辖市至各县(市)以上的特快邮件实现了“次日递”,全省市、县党报党刊和畅销报刊当日见报率达95%以上。2008年,全省日均处理各类邮件249万件,接发各类总包邮件14.9万袋;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邮政枢纽,日均接发火车64趟、汽车108趟、航班81次。

在通信网整体实力提升的同时,河南邮电通信部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服务种类更加多样。目前,全省通信业已经能提供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卫星电话、互联网在内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彩铃、彩信、手机报等新业务发展迅速。河南邮政经营范围已涉足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三大领域,逐步实现了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型。

(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邮电通信业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两大跨越”战略等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随着技术进步及网络覆盖的扩大,各地城乡一体的本地电话网基本形成,农村通信的网络规模、技术装备及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从“十五”后期开始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电信运营企业克服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等困难,自筹巨额资金,用短短3年多时间,为9万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开通了电话。2006年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保障。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服务各种重大活动中,通信业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2007年淮河防汛到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抗震救灾;从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以及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开封菊花节、南阳玉雕节等大型经贸活动,河南电信行业全网协作、通力配合,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

河南邮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积极向国家邮政部门申报发行河南题材邮票,宣传展示河南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经济建设成就,10年来共发行河南题材邮票72套、215枚。通过举办集邮展览、邮票首发式等活动,使邮票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推广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显著提升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创了“邮票首发式经济”现象。利用邮资信封、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等,大力宣传河南旅游资源。目前,全省90%以上的景点已使用了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极大地提升了河南旅游景点的文化品位。利用名址信息库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制作、寄递和信息反馈等直复营销服务,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了营销水平,拓宽了市场范围,提高了经营效益。发挥邮政报刊发行主渠道的作用,采取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完成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同时,积极拓展都市类、行业类、教育类和农业农村类报刊市场,重点做大豫版报刊规模,使党的声音和先进文化传递到千家万户,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2008年全省邮政报刊流转额达8.44亿元,人均报刊订阅额达8.5元。

河南邮政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为各类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争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支持,在郑州建成了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开通了“米”字形快速物流运递网和各市、县同城物流配送网,实现了与全国六大区域网的对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使用物流信息条码化处理,实现了信息录入、传递与信息查询的无纸化、路单生产自动化和全网车辆调配统一化。相继为新飞、许继、郑州日产、辅仁药业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了集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代收货款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服务。响应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鼓励邮政系统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号召,建立了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点2.7万多个,开通了全省邮政服务“三农”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邮政服务网络体系。通过邮政物流配送网络,把优良的农作物种子、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和农村生活用品直接送到农民家中,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中存在的“不放心、不实惠、不方便”问题。10年来,全省邮政累计为农民配送化肥300多万吨、各类良种40多万吨、各种农药20多万吨;配送酒类产品近5000万件、土特产2000余万箱、洗化产品500多万件,配送商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河南电信充分发挥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农村通信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圆满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实施了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村通宽带”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工程、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和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其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中央组织部称为“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完成了河南省电子政务网建设、省辖市平安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等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先后推出了“E税通”、“警务通”、“校信通”、“数字医院”、“远程教育”、“交通监控”、“企业之星”、手机银行、手机报、掌上物流、车辆定位等信息化应用产品和服务,面向全省中小企业推出了“宽带商务”信息化平台,努力推动行业信息化,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拓展了市场领域和经营范围,也成为电信业务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达1077.09亿元,是1998年的17.4倍。

(四)不断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河南电信业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改革开放之初,不仅装电话难、修电话难,交电话费也难,装电话还很贵。到2000年底,电话装移机难、交费难、查询难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做到了上门服务、即买即通。2003-2008年,全省电信综合服务价格水平下降51.4%,广大用户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从2万元1部的“大哥大”到2001部的品牌手机;从高额的入网费到逐年降低的通信资费;从一城一家营业厅到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维度服务渠道;从单一话音业务到包含新闻、图片、铃声、游戏、视频、定位等丰富内容的多媒体服务。电话、手机、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现代通信手段在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广为应用。

河南邮政利用邮政速递网络,大力发展国际、国内、同城特快专递业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速递、代收货款、经济快递、限时递等新业务,与公安、法院、工商等政府部门合作,大力开办特快专递邮寄身份证快证、补换驾驶证、护照证件等快递业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着力发展邮政金融业务,促进全省金融产业发展

邮政金融网络是全国商业银行中最大的网络,网点覆盖城乡,邮政金融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全省邮政储蓄余额已达1206.55亿元,绝对值居省内银行业第4位;积极开办代缴农电费、代发农民补贴等业务,在全省1574个乡镇开办了代缴农村电费业务。大力开展绿卡村、绿卡乡(镇)、绿卡县建设,对邮政绿卡实行免收工本费、免收卡年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全省邮政累计发卡622万张,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河南在全国邮政系统首家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开辟了邮储资金返还农村、支持“三农”的新途径,解决了农村地区信贷资金紧张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托邮政平台,积极开展邮政代理保险业务,面向城市、农村提供保险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

(六)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河南邮政积极探索邮政网络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统一、高效、精干的组织管理体系,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全国率先推行专业化经营模式,率先推行投递体制改革,实现了投递网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增强了邮发渠道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实行邮区中心局改革和农村支局所承包,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了河南邮政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放开无线寻呼及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到其后国家批准成立联通公司,直至1998年开始邮电分营、政企分开、企业重组以及后来加入WTO对外开放电信市场,电信领域经历了一系列以引入竞争为目的的重大变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省通信管理局成立以来,明确提出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解决好“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确立了“退后一步、站高一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及灵活运用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进行监管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了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转变,全省电信市场由乱到治,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邮电通信业发展经验与启迪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60年的发展实践中,河南邮电通

信部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围绕推动行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来推进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紧密结合省内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邮电通信业务发展战略转移,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电信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促进全省经济向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进程中,发挥了信息化主力军的作用。河南邮政独立运营以后,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推进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一个基础薄弱、亏损严重、发展困难的传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行业领先、员工自豪、社会认可的现代服务企业。

二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河南邮电通信业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邮电分营、移动分离、电信重组、政企分开等一系列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逐步到位,破除了行业垄断,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邮电通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省邮电通信业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国家的优惠政策促进了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河南邮电通信部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持高起点,紧密跟踪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和网络优化步伐,实现了“高起点、新技术、大规模、超常规”发展,走出了一条加大规模投入、增强网络能力、提高技术层次、快速发展业务的建设道路,增强了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通信的需求。

四是坚持邮电通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60年来,河南邮电通信始终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方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促进通信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全省邮电通信业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进一步开发适合农村需要的通信业务和信息资源,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邮电通信服务。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抓好垃圾短信息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切实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推动建立和谐的服务与消费环境。

四、邮电通信业发展前景展望

尽管60年来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全省邮电通信市场总量与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相对较低;电话普及率仍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差距较大;行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手段和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展望未来,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将为邮电通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国家信息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将有力促进邮电通信业的持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也将为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河南农村人口多,农业经济比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消费能力弱,对全省邮电通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是很大的挑战。

针对邮电通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河南邮电通信业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60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到2020年,河南电话普及率将超过100%,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将能够为政府和社会各行各业提供高速、优质、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平台;城市地区将实现“户户通宽带,服务移动化”,农村地区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届时,全省邮电通信服务整体水平将大大提高,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和较为成熟完善的监管体系业已形成。邮电通信将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