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对黄淮四市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地调队农产量与农村住户处  时间:2010-05-07 09:28 

商丘、周口、信阳、驻马店四市地处黄淮经济带,拥有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农村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黄淮四市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目前四市的农民收入都处在全省较靠后的位置,成为我省农民收入的“木桶短板”,因此,对黄淮四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提升河南农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淮四市农民收入现状及与全省、经济发达市比较

2009年黄淮四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68.3元,比上年增加314.9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8.3%。从黄淮四市收入构成来看:1)家庭经营纯收入2309.2元,占纯收入的55.4%其中:农业纯收入2029.8元,占纯收入的48.7%;非农产业纯收入279.4,占纯收入的6.7%2)工资性收入1642.1元,占纯收入的39.4%。其中:本地从业收入333.1元,占纯收入的8%;外出从业收入1148.6元,占纯收入的27.6%3)转移性收入186.1元,占纯收入的4.5%4)财产性收入为30.8元,占纯收入的0.7%。详见表1

     表1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及构成表

                  单位:元、%

     

黄淮四市

 

驻马店

 

 

数量

构成

数量

构成

数量

构成

数量

构成

数量

构成

纯 收 入

4168.3

100

4618

100

4215.9

100

4054

100

3907.8

100

.工资性收入

1642.1

39.4

1838

39.8

1462.2

34.7

1640

40.5

1644

42.1

#在本地从业收入

333.1

8

417

9

281.3

6.7

454

11.2

223

5.7

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1148.6

27.6

1302

28.2

1081.3

25.6

971

24

1226.7

31.4

.家庭经营纯收入

2309.2

55.4

2552

55.3

2486

59

2159

53.3

2120.4

54.3

1、农业纯收入

2029.8

48.7

2270

49.2

2264

53.7

1915

47.2

1773

45.4

2、非农产业纯收入

279.4

6.7

282

6.1

222

5.3

244

6

347.3

8.9

1)第二产业

72.4

1.7

89

1.9

23.7

0.6

55

1.4

110.9

2.8

2)第三产业

206.9

5

193

4.2

198.3

4.7

189

4.7

236.4

6

.财产性收入

30.8

0.7

24

0.5

36.7

0.9

62

1.5

7.6

0.2

.转移性收入

186.1

4.5

204

4.4

231.1

5.5

193

4.8

134.7

3.5

(一)黄淮四市农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68.3元,比全省4807元少638.7元,为全省的86.7%黄淮四市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1)工资性收入中在本地从业收入较少,外出从业收入较高。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42.1元,比全省高20.1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高5.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在本地从业收入为333.1元,比全省少306.7元,仅为全省的52.1%,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5.3个百分点;人均外出从业收入1148.6元,比全省高339.7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高10.7个百分点。2)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明显较低。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09.2元,比全省少581.8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纯收入为2029.8元,比全省低349.8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0.8个百分点;非农业纯收入为279.4元,比全省少231.6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3.9个百分点。3)财产性收入较低。2009年,黄淮四市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0.8元,比全省少25.2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4)转移性收入偏少。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86.1元,比全省少52.9元,所占纯收入的比重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详见表2

2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比较表

             单位:元、%

指 标 名 称

   

黄 淮 四 市

黄淮四市/全省

数 量

构 成

数 量

构 成

纯 收 入

4807

100

4168.3

100

86.7

.工资性收入

1622

33.7

1642.1

39.4

101.2

#在本地从业收入

639.8

13.3

333.1

8

52.1

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808.9

16.8

1148.6

27.6

142

.家庭经营纯收入

2891

60.1

2309.2

55.4

79.9

1、农业纯收入

2379.6

49.5

2029.8

48.7

85.3

2、非农产业纯收入

511

10.6

279.4

6.7

54.7

.财产性收入

56

1.2

30.8

0.7

55

.转移性收入

239

5

186.1

4.5

77.9

(二)黄淮四市农民收入与本省经济发达四市比较

2009年,郑州、济源、焦作、许昌四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121元、6763元、6589.9元、6302元,在全省分别列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黄淮四市与经济发达四市比,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1)工资性收入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黄淮四市的农民工资性收入1642.1元,比经济发达四市的3077.2元少1435.1元,黄淮四市仅为经济发达四市的53.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最低的驻马店市仅为收入最高郑州市的41.2%2)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业收入较少。2009年,黄淮四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279.4元,比经济发达四市少863.7元,黄淮四市仅为经济发达四市的24.4%,所占纯收入比重低9.4个百分点。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明显。黄淮四市的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0.8元,比经济发达四市的314.8元少284元,黄淮四市仅为经济发达四市的9.8 %。黄淮四市的农民转移性收入186.1元,比经济发达四市的270元少83.9元,黄淮四市仅为经济发达四市的68.9%详见表3

 表3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达四市比较    

   单位:元、%

指 标 名 称

发 达 四 市

黄 淮 四 市

黄淮四市/发达四市

数 量

构 成

数 量

构 成

纯 收 入

7113.2

100

4168.3

100

58.6

.工资性收入

3077.2

43.3

1642.1

39.4

53.4

#在本地从业收入

2061.9

29

333.1

8

16.2

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769.5

10.8

1148.6

27.6

149.3

.家庭经营纯收入

3451.2

48.5

2309.2

55.4

66.9

1、农业纯收入

2307.7

32.4

2029.8

48.7

88

2、非农产业纯收入

1143.1

16.1

279.4

6.7

24.4

1)第二产业

303

4.3

72.4

1.7

23.9

2)第三产业

840.1

11.8

206.9

5

24.6

.财产性收入

314.8

4.4

30.8

0.7

9.8

.转移性收入

270

3.8

186.1

4.5

68.9

从黄淮四市与全省及经济发达四市农民收入比较看出,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工资性收入较低,而其中又主要表现为来自本地务工收入的差距较大,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部分差距明显,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较少。

二、制约黄淮四市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农民家庭纯收入中“农味”偏重,增收路径窄

2009年,黄淮四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比全省低5.6个百分点,比经济发达四市低21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出,黄淮四市的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经营依然是传统的农业为主,家庭经营中的非农产业薄弱,农民增收路径狭窄。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制约着增收能力的提高

调查资料表明,黄淮四市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约25.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3.5%,分别比经济发达四市相同组比重高16.4个百分点和低14个百分点。黄淮四市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偏低。调查同时表明,2008年我省高收入农户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为23.4%,明显高于中等收入户的15.9%和低收入户的12.8%。可见劳动力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目前黄淮四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就业和创收能力的提高。

(三)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差

2009年,黄淮四市的人均生产总值11232元,仅为全省的55%、经济发达四市的29.3%。其中黄淮四市的人均二、三产业增加值8265.2元,仅为全省的47.2%、经济发达四市的22.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黄淮四市比全省及经济发达四市分别低2.1个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与全省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黄淮四市的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不足,这是造成黄淮四市农民收入中来自本地务工收入较低的最主要原因。 

(四) 农业制约因素较多,靠种粮增收困难

黄淮四市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农业投入相对较少,历史欠账太多,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土地肥力不足,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目前黄淮四市的中低产田占全省的40%以上,因此,由于农业因素制约较多,作为粮食核心区的黄淮四市农民,靠种粮增产增收的困难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

针对黄淮四市农民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偏重,路径单一的状况,建议要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广开致富门路,拓宽增收渠道。当今许多乡镇企业都是由家庭经营二、三产业起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加强对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政策扶持,信息引导,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和便利的条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投资兴业,努力使农户在二、三产业经营收入上有较快增长。

(二)大力发展农村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要充分依托黄淮四市粮食、棉花、果蔬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各类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实现农村非农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增强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提高农民在本地务工收入水平。

(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条件,也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目前针对黄淮四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就业创收能力较差的状况,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政策,着重抓好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前的就业培训、职业培训和专长培训,重视、加强和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中学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四)加强粮食综合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强黄淮四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要重点支持黄淮四市的中低产业改造,建设高标准农业,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补贴、奖励力度,逐步提高粮食价格,确保粮食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