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聚集区基本现状 邓州市产业聚集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呈“一区两园”布局:湍北生态园区4平方公里,南部产业园区17平方公里。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约达6.3平方公里,标准厂房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亿多元,配套修建了“五纵三横”8条主次干道,全长约18公里,排水管网6.7公里,电力线路5.6公里,通讯线路4.6公里,产业区东部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有33家,初步形成了以棉纺服装、林板加工、粮油食品为主导,建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等协调发展的格局。2009年园区内企业从业人员达9448人,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3.7亿元,税收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7.2亿元。
二、产业聚集区建设主要成效
一是“洼地”效应,聚集效应突显。一大批省外、境外企业涌入园区投资建厂,几年时间区内已入驻企业近60家,初步形成了棉纺织、食品、建材、林板纸、机械、医药化工、能源和商贸物流8大产业聚群。特别是原来的一些市区内企业和乡村企业也纷纷要求“退城入园”、“离乡进城”,入园发展,像佳利来、白马饲料等已入园建设。二是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永泰棉纺、雪阳集团、金星啤酒、花洲建材、益嘉林业、裕丰复合肥等企业,已经分别成为棉纺、食品、建材、林板、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永泰棉纺,在4年时间内经过连续6期扩建产能已由2005年前的1万锭达到目前的25万锭,膨胀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三是产业链条逐步拉长。棉纺织行业从原来的单纯纺纱,已拉长到现在的从棉花种植,经纺纱、织布、制衣,一直到油脂加工;食品行业,目前函盖了白酒、啤酒、保健黄酒、糕点、饮料、食用油、肉类加工以及饲料产品等多个领域,目前正在筹划向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同时,正洽谈运作彩印包装项目建设,以使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四是培育了一批名牌。佳利来油漆、益嘉木地板、雪阳彩棉纱、恒泰棉纺、花洲水泥等先后获省以上名优产品称号,金星啤酒、太子奶乳业、六合饲料、裕丰复合肥等名牌企业入驻园区。
三、产业聚集区建设基本做法
1、着眼长远,高起点编制产业聚集区规划。委托南京大学、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矿大等规划编制专业部门,按照“产业关联、布局集中、发展集约、功能集合”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各项规划。目前,聚集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及规划环评等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省级评审。由于产业聚集区规划起点高、定位准、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在南阳市举办的产业聚集区规划综合展评会上,综合得分92.33分,名列全市第二,并获奖金200万元。
2、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狠抓项目入园,加快产业聚集。按照“专业立园、特色建园、规模兴园”的思路,立足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提升棉纺织、林板纸、粮油食品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区的膨胀式快速发展。目前,已集聚棉纺织企业18家,产能占全市总量的90%,纺纱能力达到50万锭;林板加工企业10家,产能占全市的65%;食品加工企业8家,产能占全市的80%。企业(项目)总数达56家,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3、以产业聚集区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发展工业、振兴经济的主要平台,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一是塑造形象,扩大宣传。对邓州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传统优势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条件、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等进行发掘整理,印制产业聚集区招商指南和宣传彩页2000余份,建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招商信息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积极参与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种节会和活动,宣传邓州、美化形象,扩大邓州及产业聚集区的知名度、吸引力,为招商引资打基础、创条件。二是用真劲、出实招,务实招商。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通过联谊会、招商推介会和专项招商谈判等形式,广泛接触外商,以真情真心真实招商。仅2009年就洽谈引进建设项目26个,协议投资额达25.7亿元。三是加快建设,重点落实。坚持“全面招引,重点落实”的工作方针,以于有意向的项目盯紧不放,专人专职全程服务、跟踪落实,务求洽谈一个,引进一个,建成一个,成功一个。对已入园的重点项目,实行“四大家”领导联系、责任单位分包,确定专门班子、专人蹲驻,全程抓落实,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成功率。2009年园区新投产项目8个,开工在建项达到6个。
4、构筑服务平台,创优发展环境。一是投融资平台。市产业聚集区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园区企业投融资提供咨询论证、评估担保和全程服务。印发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邓州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担当我市产业聚集区投融资职能的批复》(邓政文[2009]83号文),明确由财政资金支持的市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聚集区投融资职能,其注册资本达1.55亿元,止2009年底公司为企业融资达5.6亿元。二是公用设施平台。所有入园项目,全部提供配套的公用设施,企业和项目建筑红线外的水、电、路、通讯、环卫等一律由政府投资建设,做到园区公共资源企业共享,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几年来,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亿多元。三是公共服务平台。市里利用财政资金和引进外资,在产业聚集区兴建了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南郊客运站和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实施“四大家”领导挂牌服务和“企业安静日”制度。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对园区事务统一由园区管委会“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对下”,不经政府同意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园区企业检查、收费,不断创优发展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地方财力不足,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建设水平还不够高,配套能力不够强。如自来水供给不足、路网绿化美化标准低、东一环南路等部分路段损坏严重等。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等服务体系尚未建设到位。产业聚集区中介组织少,缺乏技术培训机构,部分企业招收技术工、熟练工存在一定困难。三是具有品牌带动能力的大型名牌企业少,缺少国家级优质产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缺乏品牌的凝聚力和号召效应。四是管理动作体系和模式不规范、不健全。
为使产业聚集区在现在基础上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建议研究制定和出台一些更优惠的政策、办法和措施:一是尽快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二是建议出台产业聚集区优惠政策,加强产业聚集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产业聚集区的大环境,注重吸引、引进、培育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三是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研发高科技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用科技创新带动聚集区又好又快持续发展。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政府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企业创建品牌分级给予重奖。企业的名牌产品会提升邓州产业聚集区的区域品牌知名度,而区域品牌又从整体上提升集群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产业聚集区落户发展。四是建议制定产业聚集区管理服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