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外宣办于19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介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介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改革开放以来,宣传文化领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从2009年8月至今。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孙志军:全国除盲文、少数民族语言等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余出版社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新华书店外,97%的新华书店已完成转企。今年年底前,出版发行业经营性单位转企工作将全面完成。全国电影制片厂已转企改制,省、地两级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转企正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试点文艺院团已超过200家。通过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得到有力扭转,迸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孙志军:出版图书由2003年的19万种增加到2009年的30.2万种;电影和电视剧年生产量已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电影票房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幅,国产电影票房连续7年超过进口影片,其中《建国大业》达到4.5亿,《唐山大地震》目前已近6亿;影视动画年产量达到17万分钟,是2003年的13倍。
孙志军: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孙志军: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我们主要是政府为主导,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这样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
孙志军: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在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确实有个别企业,包括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目前,全国有1400多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成倍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大多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招投标、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进程,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欧阳坚:通过职工权益保障基金、工资补贴,以及社保等予以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费与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形成的事企差,由财政、企业、个人三方一起来补齐,这样使得转制院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不会低于在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以此保证职工的既得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得整个改革得到顺利推进。
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28条、数字电影放映队3.8万支,相当于一个乡一支,年放映公益电影达780万场次,到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赵实: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是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在国外一些发达的电影国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市场还存在很多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等进入市场、进入影院、进入网络、进入网吧看电影的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上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