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来源:社科处  时间:2011-01-27 14:05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科技厅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国防科工局

2011114

为全面掌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1]R&D,以下简称R&D)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布置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河南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全省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1231,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省R&D资源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河南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河南省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R&D人员13.21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5.38万人,占40.9%;女性人员2.94万人,占22.0%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9.26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4.80万人年,占51.6%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7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26万人年,占2.8%;应用研究人员0.54万人年,占5.8%;试验发展人员8.45万人年,占91.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1.5倍、1.3倍和3.3倍。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174.76亿元,是2000年的7.0倍,年平均增长24.2%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90%,比2000年提高了0.42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2.50亿元,占1.4%;应用研究经费8.59亿元,占4.9%;试验发展经费163.67亿元,占93.7%。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4.5倍、3.8倍和7.4倍。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113.89亿元,占65.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1.29亿元,占12.2%;教育7.54亿元,占4.3%(详见附表1)。

按地区分,郑州市R&D经费44.83亿元,占25.7%;洛阳市32.71亿元,占18.7%(详见附表2)。

三、R&D项目(课题)[6]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19933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68131人年,项目经费144.45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106.36亿元,占73.6%;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9.18亿元,占6.4%;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0.37亿元,占0.3%;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8.18亿元,占5.7%;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2.88亿元,占2.0%;其他项目17.31亿元,占12.0%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821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5.75万人,是2000年的2.0倍;其中博士和硕士0.79万人,占13.8%。机构R&D经费87.68亿元,是2000年的5.0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113.64亿元,是2000年的1.9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36个,占2.1%;农业科学领域90个,占4.9%;医药科学领域88个,占4.8%;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536个,占84.3%;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71个,占3.9%

附表1

2009年分行业R&D投入情况

 

R&D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

总量

(人年)

比重

(%)

总量

(万元)

比重

(%)

总计

92571

1747599

农、林、牧、渔业

424

0.46

5472

0.31

采矿业

10244

11.07

177394

10.15

制造业

58311

62.99

1138946

65.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2

1.18

18603

1.07

建筑业

3702

4.00

95496

5.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3

0.11

1163

0.0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6

0.07

354

0.0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

0.01

115

0.0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087

10.90

212861

12.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6

0.03

639

0.04

教育

5286.3

5.71

75353

4.3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183

3.44

20991

1.2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6

0.03

214

0.01


附表2

2009年各地区R&D投入情况

 

R&D人员

全时当量

(人年)

R&D经费

(万元)

R&D经费与GDP之比

(%)

 

92571

1747599

0.90

 

25928

448314

1.35

 

2810

46798

0.60

 

12702

327111

1.63

平顶山

6498

128258

1.14

 

2988

55913

0.50

 

1247

16912

0.46

 

8045

177504

1.79

 

5393

108922

1.02

 

3903

39694

0.60

 

4730

89775

0.79

 

2440

36502

0.62

三门峡

1834

30551

0.44

 

7010

97334

0.57

 

1200

33214

0.33

 

923

13943

0.15

 

1459

22267

0.21

驻马店

1712

36834

0.41

 

1751

37756

1.31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研究人员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