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服务发展铸辉煌
----许昌市统计局喜获全市2006-2010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许昌市统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按照“外树新形象,内增凝聚力,单项工作争先进,总体工作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和“起步稳、定位高、工作实”的总体思路,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积极向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优质服务,为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日前,中共许昌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表彰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许文〔2011〕87号),对五年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市统计局获先进单位。
抓基层,强力推进基础规范化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认真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2006年,该局通过深入调研,对基层统计工作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党委、政府和社会需求这一现状,撰写了《乡镇统计工作弱化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的调研报告呈送市委、市政府,并得到了市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要求该局以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通知》,对乡镇统计机构、人员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市统计局还印发了《许昌市乡级政府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基层统计机构健全。
自2007年起,在全系统先后开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年”、“源头数据质量年”、“优质服务年”、“规范化提升年”等主题活动,通过以活动促工作、以任务带建设,抓试点、树典型,制订方案、完善程序、督促检查、定期培训、评比表彰等措施,夯实统计基础,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全市98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六有一联”(有机构,有人员,有房子,有办公设施,有电脑电话,有档案资料,县乡联网),实现了乡级和企业统计基层数据的网上报送,基本达到了人员专业化、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化、报表规范化、资料档案化、主要指标台账化的“六化”标准。2008年,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在许昌召开,以“许昌会议”为标志拉开了全省基层基础建设的序幕,为提高统计数字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10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来许调研,对许昌的“双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抓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统计队伍
群雁高飞头雁领。2006年,新的局党组班子成立后,始终坚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为根本,在增强班子团结和廉洁勤政上下功夫,在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上求实效,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相继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政治学习、绩效考核等20项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了工作流程,实现了工作高效化,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连续获得全市先进单位称号。
队伍建设是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工作能力,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要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推动。市统计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统计分析、统计宣传等能力进行培训教育,坚持每周二、周五学习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经济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组织业务骨干到外地考察“取经”,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几年来共开办“统计讲坛”等培训35期,累计培训各级统计人员3500人次。为营造先进统计文化氛围,市统计局几年来先后开展了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强化十种意识、推进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征文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女职工风采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为统计服务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从2006年起,连年获得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文明机关”、“先进五好党组织”荣誉称号;在全省系统评比中,一大批专业获得先进,统计形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抓重点,服务发展上台阶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温度计”和“监视器”,翔实准确的统计资料和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是党委、政府正确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要求统计部门不断与时俱进,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做到“领导决策到哪里,统计服务到哪里”。
在服务重大工作部署中有作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参与制订《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工作方案》和产业集聚区等考评方案,围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要求,对有关指标的设置进行科学论证,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保障考核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及时成立了市统计局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考评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考评职责分工,规范考评工作流程,确保考评工作的客观准确、公平公正。
在服务经济发展决策上求突破。着力强化“服务是统计工作主旋律”的理念,切实加强统计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尤其是2009年,为应对经济危机,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在全省统计系统率先提出了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年”活动,得到了省统计局的充分认可。一是突出服务的前瞻性。坚持每月25日组织召开市局各专业参加的经济形势分析会,每月1日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形成涵盖面广、观点鲜明的月度“全市经济运行预测情况”报市领导参阅,对全市经济运行走势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二是突出服务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全市“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深入企业、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工作,掌握经济运行中的第一手资料,使统计把握经济运行做到“观其形,察其势,定其策”,服务经济更具针对性。三是增强品牌意识,组织编撰了《许昌六十年》、《统计年鉴》、《统计提要》、《统计月报》等统计资料,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五年来,该局撰写统计分析报告500余篇,100多篇被评为全省统计系统优秀分析报告、70多篇被省政府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每年都有数篇统计分析报告被印发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参阅。2010年起,相继建立许昌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统计调查监测体系,为推进“三区”发展提供了统计保障。
在数据质量控制上有新举措。一是建立完善了数据质量评估监控办法。对重要数据进行月评估、季会审,加大了数据控制力度,确保不发生逻辑性、趋势性差错。二是严格执行了数据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结合相关部门数据和数据事后质量抽查结果,加强对全市及各县数据的评估控制力度,切实做到数出有据。同时从严格执行审核程序入手,坚持自查、互查、核查、审签四环节,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三是严格坚持执行“下算一级”制度,加强对县级数据的审核把关。四是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完善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新闻发布会考核办法》,科学制订修改了《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工作方案》和《乡镇综合实力排序考评办法》,对县(市、区)增加了服务业总量和增速的考核,民意调查中增加了“优化环境”五项指标的考核,制定了民意调查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了新闻发布会统计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阳光性,得到全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几年来,市统计局始终把服务党政领导和服务社会公众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R&D资源清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大型调查的基础上,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如零距离服务、套餐式多方位信息服务、预警监测服务、快速应急服务、深层次研究服务等,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高水平高层次的统计产品,成功践行了“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的统计理念。先后获得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城乡划分清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全省统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先进集体,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等奖,荣获全市“十一五”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企业服务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