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省统计学会专稿]:地区经济监测
 来源:科研所  时间:2011-09-23 10:01 

一、监测目的

地区经济监测,是从2008年开始,由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牵头、各省统计局负责提供基础资料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目的在于及时追踪各地区经济运行状况,有效反映国家政策在本地区实施的成效,以及各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新情况、突出特征和变动规律,从而为各级政府制订区域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工具

对各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的主要工具是地区经济运行指数和中国经济监测地图。它们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对某一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出判断;二是经济走势的区际比较,如把某一地区的经济走势与全国或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三是直观地观察各地区经济运行状况间的差异。

1.地区经济运行指数

地区经济运行指数按照景气指数的原理编制,耳叉值范围设定在0100之间,根据指数的高低,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划分成5种基本状态,并分别用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浅蓝灯区和蓝灯区来代表。红灯区或黄灯区的含义是:相对于其历史发展速度而言,经济运行状况处于高位:绿灯区的含义是:相对于其历史发展水平而言,经济运行状况稳定适中;蓝灯区或浅蓝灯区的含义是:相对于其历史发展水平而言,经济运行状况处于低位。

2.经济监测地图

经济监测地图是以地图方式直观地展示各地区经济情况,不仅可以方便地了解某一地区的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各地区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看清地区之间的差异。

中国经济监测地图区分为景气地图和分组地图。景气地图根据地区经济运行指数和监测指标的景气分值绘制,颜色代表了各地区经济的景气程度;分组地图是把所有地区按所选的指标划分成若干组,每组用一种颜色表示,然后在中国地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地图上的颜色差异可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差异。

三、地区经济总体特征的度量方法

(一)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距的度量

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有些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有些地区则较慢。这种发展速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比以前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给出这种差距的度量方法。

1.均衡发展指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能客观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均衡性的指数称为均衡发展指数。以xi表示第i个地区某一指标的发展速度,fx1x2)表示两个地区的均衡发展指数,则该指数应满足:

1)当两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相等时取值为100,发展速度的差距越大,指数的取值越低,差距达到最大时,取值为0;

2)若两个地区发展速度差距不变,发展速度均值增大会使均衡发展指数上升,即

fx1x21+Δxx2+Δx    当Δx >O

3)发展速度低于平均值的地区的发展速度上升时,均衡发展指数增大,即

fx1x21+Δxx2)当Δx >O, x1 x2, x1+Δx x2

该性质也可以表述为,当较快发展地区的发展速度下降时,均衡发展指数增大。

4)给定两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当两个地区所占比重相同时,均衡发展指数取值最小,当某一地区所占比重趋向0时,均衡发展指数趋向100

把均衡发展指数的取值限定在0100之间,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即便于判断差距大小和进行比较。

2.发展速度相对差距和最大差距

Wi表示地区i所占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发展速度的加权平均值,则发展速度平均差距可定义为:

当地区经济监测的范围只有两个地区,并且所占比重相同时,平均差距正好就是发展速度的差距,与人们对发展速度差距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不能满足均衡发展指数的第2个和第4个性质。

发展速度相对差距的定义为:

发展速度相对差距可满足区际发展均衡性指数的后3个性质,但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最大差距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了避免个别数据异常的影响,最大差距可取增长率最高5个地区和最低5个地区平均增长率的差。

3.均衡发展指数的计算步骤

基尼系数是度量人们收入水平差距的有效方法,我们以基尼系数为例来说明计算衡量各地区发展速度差距的步骤。为了使用基尼系数公式,各地区的发展速度xi可理解为人均收入,各地区所占的比重Wi可理解为占总人口的比重。把各地区发展速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则可以按以下步骤计算均衡发展指数:

第一步  计算发展速度的加权平均和

第二步  计算权重的累计,记作Sk

S0=O

       k=1,2,n

第三步 

第四步  分段线性变换。两个地区,所占比重相同,一个地区没有发展,另一个地区增长100%,这是一种高度不均衡的情况,对应的F值为83.33。通过线性变换,可以把83~100值转换成5~100值,而把0~83的值转换为0~5值。

按上述方法计算的均衡发展指数,可同时满足所有的基本要求,可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指标间的比较。

4.发展速度和权重的选择

对于月度数,发展速度可取当月、累计、季度和若干月移动平均,但从计算结果看,当月发展速度波动过大,累计发展速度变化不连续,因此两者的可用性较差,效果较好的是6个月移动平均发展速度。

各地区所占比重会因分析指标不同而变化,具体的计算与所选指标的类型有关。对于绝对额类指标,一般可取上年的绝对额作为计算权重的依据。对于平均额类指标和价格指数类指标,则必须另外指定一个用于计算权重的指标,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的差距,应以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作为权重指标,可根据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口计算取得。价格指数可以指定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绝对额类指标作为计算权重的依据,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一般可用工业增加值或工业销售收入作为权重指标。

5.发展速度不均衡对发展水平均衡性的影响

对于绝对额类、平均额类、时点类、时期平均类等指标,都可以计算出人均水平,如由出口总额可计算人均出口额。人均水平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大小可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并称为发展水平均衡指数。

发展速度不均衡会对发展水平的均衡性产生影响,有可能会使发展水平趋向均衡,但也有可能趋向更加不均衡。前者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后者则是负面的。为了测算这种影响,我们可假定各地区的人口不变,让各地区按给定发展速度再发展一年,然后再计算出发展水平均衡指数。比较前后两年的发展水平均衡指数,依据指数的升降就可作出判断。

(二)经济增长格局的度量

在若干年后,那些原先发展快的地区是否依然较快,原先发展慢的地区是否已经赶上来?这就是经济增长格局问题,可直观理解为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顺序关系。如果高低顺序没有变,发展快的地区依然快,慢的地区依然慢,那么就是经济增长格局基本未变;相反,若快的地区变慢了,慢的地区变快了,那么经济增长格局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1.经济增长格局的严格定义

xit表示地区i在时期t的发展速度,时期tlt0的发展速度比率记作zitlt0,

zitlt0=xitl/xit0

经济增长格局不变是指所有地区的发展速度比率相等,即

zitlt0=z1tlt0   i=2,3,……n

所有地区的发展速度比率相等就是各地区发展速度等比例地上升或下降。若不是等比例上升或下降,则意味着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发展速度比值差异越大,格局变动就越显著。

2.位次变化量和相对发展速度

按发展速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地区i在报告期的位次记作Iitl),在基期的位次记作Iit0),位次变化量为Iit1-Iit0)。位次上升,意味着该地区发展速度相对加快:位次下降则意味着相对放缓。根据位次变化量可以迅速地找出那些位次变化最大的地区。

相对发展速度是指某一地区发展速度与各地区平均发展速度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相对发展速度和位次变化量具有同样的功能,但要比前者更精确。某一地区发展速度的加快或放|雯,有可能是由总体发展速度加快带动的,也有可能是本地区特殊原因造成的。如何来区分这两种情况呢?相对发展速度就是一个较好的参考。当某一地区发展速度的升降幅度与总体水平一致时,相对发展速度就是一个不变的常数;相对发展速度上升,则意味着该地区发展速度的升幅超过了总体平均水平,即还有自身的特殊原因在推动发展速度上升;相对发展速度下降,意味着回落幅度超过了总体平均水平。

3.位次变动系数

按发展速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经济增长格局不变必然意味着所有地区的位次保持不变,因此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位次的变化来衡量。位次变化系数是指所有地区的位次变化量的绝对值之和与位次可能发生的最大变化量(MaxI)之比,用Is表示,计算公式为:

位次变动系数的取值在0100之间。0意味着经济增长格局未变,100意味着两个时期的高低顺序完全相反,原来增长快的地区变成了增长慢的地区,增长慢的地区变成了增长快的地区。

4.格局变动系数

位次变动系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但仍有很多不足,如只监测两个地区时,位次变动系数仅取0100两个值,速度快的地区变得更快、速度慢的地区变得更慢就无法反映。与之相比,格局变动系数系数则可以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动。格局变动系数的计算过程与区际发展均衡性指数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用“发展速度比率”取代“发展速度”。最后还需增加一个步骤,就是用100减去计算出来的值。

格局变动系数可以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格局变动情况。

(三)地区经济协调性的度量

统计指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有紧密联系的指标之间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关系,协调性指数和位次差异系数就为度量统计指标间的协调性而设计的。

1.增长速度的协调性度量

某一地区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以xlix2i表示,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比率记作Yi

Yi=xli/x2i

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地区I的位次分别记作IliI2i'则两个指标的位次差异量为I1i-I2i。若位次差异量很大,即一个指标发展速度排名很靠前,而另一个指标的排名很靠后,则意味着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协调。

位次差异系数是指所有地区的位次差异量的绝对值之和与位次可能发生的最大差异量之比,用Qs表示位次差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标准化发展速度比率是指某一地区发展速度比率除以各地区平均发展速度比率均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Wi为地区i的权重,可取第一个指标的权重,也可取第二个指标的权重,或取两个指标权重的加权平均。标准化发展速度比率远离100%,意味着两个指标发展速度有可能不协调。

两个指标发展速度比率相对差距的计算方法与两个时期发展速度比率的相对差距相同,协调性指数的计算方法与格局变动系数相同,仅需把两个时期的比率换成不同指标的比率即可。

2.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度量

任意两个密切关联的绝对量指标可以计算绝对量之间的比率,如工业产值与投资总额、投资总额和GDP、房地产投资和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和GDP等等。只要把该比率理解为发展速度比率,那么前面介绍的各种度量方法就均可使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格局正面临着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将迈向全新的阶段。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些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及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对于各级政府把握本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揭示区域经济变动的规律,促进宏观决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编写

                      201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