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前三季度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
 来源:三门峡市统计局  时间:2011-10-31 14:45 

前三季度,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驻企业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集聚区在三门峡市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成为三门峡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区面积增加,标准化厂房、供水、供电、道路和消防等设施加快建设。至9月末,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4.41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6.1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10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5%;标准厂房面积55.1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倍;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644.3公里,修建道路451.3公里。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二)入驻企业增加,产业聚集程度提高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各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优化服务、组织对接等各种举措,积极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截至9月底,三门峡市7个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三上”企业205家,比上年同期新增4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占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3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8;房地产企业13家。

(三)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产城互动初露端倪

今年以来,各产业集聚区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积极吸纳劳动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截至9月底,三门峡市7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11.31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0.56万人,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从业人员总数的93.4%%;资质以上建筑业从业人员3915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115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157人;限额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2103;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194人。

(四)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1、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19.8%,增速分别比7月、8月份加快5.32.2个百分点。

1-9月,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增速高于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上半年、1-8月提高1.74.3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2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6.9%,增速比上半年、1-8月加快8.33.3个百分点,高于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10.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对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5.4%,比1-8月提高1.9个百分点。

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37.4万吨标准煤,占三门峡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7.2 %,比1-8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7962吨标准煤,分别比上半年、1-8月份降低0.21610.0079吨标准煤。

(五)投资结构优化,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增强。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69亿元,占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7.16 亿元,占三门峡市基础设施投资的27.4%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87个,占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的24.1%。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90个,占三门峡市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的45.2%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特点:

1、新开工大型项目向产业集聚区聚集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90个,完成投资171.2亿元,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总投资的82.4%,其中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40个,占三门峡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46%,新开工大项目向产业集聚区聚集。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8.5亿元,占三门峡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的56.6%。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投资的37.8%,分别比上半年、1-8月提高11.3个和1.7个百分点,新开工大型项目对产业集聚区的贡献继续增强、龙头带动作用逐步彰显。

2、制造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制造业完成投资104.89亿元,占三门峡市制造业投资的68.4%,分别比上半年、1-8月提高10.12.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持续增强,促进三门峡市产业升级和行业结构优化。

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制造业投资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六大高成长性行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9月份完成投资24.09亿元,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投资的11.6%。传统优势产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完成投资56.74亿元,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投资的27.3%,分别比上半年、1-8月降低1.73.2个百分点。

3、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和国内贷款

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投资资金来源201.83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31.57亿元,国内贷款60.59亿元,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资金来源的65.2%30%,自筹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占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资金来源的2.8%2%。产业集聚区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争取中央投资支持。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总体规模偏小,各产业集聚区发展差距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落后位置, 节能环保压力较大,产业链条不完整,集聚效应发挥不充分等。

1、总体规模偏小, 各产业集聚区发展差距较大。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土地规划面积为93.82平方公里,仅占全省产业集聚区土地规划面积的 3.5%,居全省第14位;9月末,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44.41平方公里,居全省第15位。三门峡市7个产业集聚区中, 由于各自所处的区位、拥有的资源、发展的阶段等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产业集聚区内入驻企业和主营业务收入悬殊较大。1-9月份,三门峡市7个产业集聚区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70.85亿元,最小的卢氏县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4.5亿元。

2、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落后位置。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去年基数的影响,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始终处于落后位置。1-9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增速低于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1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07.69亿元,居全省第13位。1-8月份,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居全省第7,增速居全省第11位。

3、节能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不够完整。我市7个产业集聚区中,规模较大的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和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分别以能源、铝工业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大。主导产业虽然增长快,但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薄弱,集聚区内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项目关联度不高,带动能力较差,还没有完全形成集群链式发展的有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