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十堰市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和对策研究
 来源:  时间:2012-09-26 15:32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收、聚集和利用资源并优化配置,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状况。本文以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为基础,根据最新的评价研究成果,通过对十堰市与省内及毗邻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力图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十堰市城市竞争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升十堰城市竞争力、加快推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主要内容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自2003年起,每年发布一次。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作为研究主题,在总结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状况的同时,回顾和反思了过去十年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格局所发生的变化。报告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通过采用显示性指数和解释性指数两个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显示性指数分析结果即综合竞争力指数对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294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比较后排出座次。报告首先对2011年全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做了总体评价和分析,然后按照区域、省份、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对所有参评城市进行了归类,从全球、国家、区域、省域和重点城市的层面,从城市规模、发展阶段的不同视角,从影响城市发展的8个解释性指数方面,探讨了影响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不同因素,提出只有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走新型城市化才是城市提升和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由于报告主要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计量分析方法严谨科学,指标体系比较完善,持续10年的研究结果具有连续性,因而在目前国内有关城市竞争力的学术研究中,权威性较强,影响范围广。其结果对于我们与省内及毗邻地市开展对比分析,制订相应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二、十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状况

  1、从纵向看,排名大致呈现V字形走势

  2011年,十堰市综合竞争力指数达到0.598,排名全国第105位,较上年提升了7位,处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等偏上的位置。从十年来十堰市排名变化情况看,大致经历了一个V字形的起伏徘徊。2002年十堰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460,排名全国第95位。2003年排名曾短暂冲高至第83位,随后从2004年到2007年一路下滑至第140位,其中2006年综合竞争力指数虽然上升到0.512,但排名却下降至105位,表明尽管前6年十堰市城市竞争力有所增长,但由于部分生产要素流出,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市。2008年以后,随着“一城两带”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大力开展山地整理和积极发展旅游业破解土地资源和产业结构约束,城市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十堰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排位持续四年回升至105位,但较2002年退后了10位。

  2、从横向看,在省内及毗邻区域中排位靠前

  从十年间全省12个参评城市排名情况看,2011年,十堰市综合竞争力在省内次于武汉而排名其他地市之首,保持了自2008年以来的领先优势。10年间,武汉、襄阳及鄂州排名上升,其他地市排名退后,其中十堰市排名退后了10位,退后幅度虽然最小,但对襄阳的领先位次由2002年的26位缩小到2011年的5位。“襄进我退”,未来综合竞争力有被襄阳赶超的可能。

  从鄂豫陕渝毗邻区域看,2011年十堰市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598,排在毗邻地市首位,比河南南阳高0.066,比陕西商洛、安康高0.2070.191,比湖北省襄阳高0.002。从在全国排名变化情况看,2011年,河南南阳综合竞争力排全国第170位,比2002年前进6位;陕西商洛排第283位,比2002年前进8位;安康排第268位,比2002年前进13位。说明10年来毗邻地市发展在相对加速。因此,尽管目前十堰市综合竞争力还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但不可掉以轻心。

  3、从分项竞争力指数看,十堰市产业层次、经济效率、收入水平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较强,但综合增长竞争力较差。

  分项竞争力指数作为计算合成综合竞争力指数的下级指标,主要用于反映竞争力构成。其中,经济规模竞争力从地区生产总值角度反映城市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收益规模;产业层次竞争力从非农产业比重和人均水平角度反映城市的产业高级化水平;经济效率竞争力从人均和单位土地面积地方生产总值角度反映城市经济生产效率;发展成本竞争力指数从能源消耗和环境状况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收入水平竞争力从财政和居民收入的角度反映城市发展的货币化收益和福利水平;幸福感指数是从主观感觉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城市发展带给居民的非货币化收益和福利;而综合增长竞争力则是从短期、中期、长期城市经济增长率来反映速度带来的城市竞争力。

  2011年,一方面,十堰市经济效率竞争力、产业层次竞争力、收入水平竞争力以及幸福感指数领先优势明显,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均排在第2位,在毗邻地市则位居首位。其中,经济效率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77位,比襄阳高59位,比宜昌高4位,比南阳高127位;产业层次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31位,比襄阳高83位,比宜昌高48位,比南阳高25位;收入水平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25位,比襄阳高101位,比宜昌高25位,比南阳高67位,幸福感指数排名全国第161位,比襄阳高16位,比宜昌高37位,比南阳高45位,表明随着主导产业升级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省内及毗邻地市相比,十堰市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较优,产业高级化水平较高,城市功能相对更加完备,居民生活质量和对城市满意度较好。但另一方面,十堰市综合增长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2011年,十堰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数仅为0.704,比襄阳、宜昌、南阳、商洛、安康分别低0.0740.0640.0130.0830.053;在全国排名207位,与宜昌相同,比襄阳落后51位,比南阳落后22位,比商洛落后96位,比安康落后55位。从各分项竞争力指数排位情况看,综合增长竞争力排位靠后,是导致2011年十堰市综合竞争力未能进入全国百强城市的主要原因。

  三、十堰市城市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

  从最新的评价结果看,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毗邻地市,十堰市综合竞争力优势都比较明显,发展势头很好。这表明,近几年来,通过认真思考和不断摸索十堰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大力实施“一城两带”战略,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升级和积极发展旅游业,十堰市综合竞争力已经步入了快速上升通道,未来有望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但是,在看到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其他城市特别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相比,十堰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与省内和毗邻地市相比,十堰城市规模较小,特别是核心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偏小,限制了消费需求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增长,导致城市经济规模不能快速扩张,对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吸引和聚集能力弱,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到2011年底,十堰市建成区面积为6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8万人,比襄阳少54.8平方公里和37.2万人,比宜昌少44.8平方公里和41.2万人,比南阳少26.7平方公里和11.4万人;实现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4.8亿元,在全省仅排第7位,是襄阳(455.3亿元)的69.1%,是宜昌(541.9亿元)的58.1%,还不到南阳(723.1亿元)的一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3.2亿元,在全省仅排第10位,是襄阳(1135.1亿元)的46.1%,是宜昌(1190.5亿元)的43.9%,是南阳(1385.5亿元)的37.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3亿元,仅在全省排第9位,比襄阳少1280.9亿元,比宜昌少1289.4亿元,比南阳少1377.5亿元。其次,近几年虽然十堰经济总量在迅速扩张,但是相对于襄阳、宜昌、南阳等城市,增速还不够快。其中2008年至2011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年均增长13.7%,但仍然落后襄阳、宜昌和南阳1.9个、1.8个和0.6个百分点。此外,最新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规模越大则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越快,因此未来襄阳、宜昌特别是南阳等城市综合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将对我们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严峻挑战。

  2、经济发展成本还比较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

  发展成本竞争力指数是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测算,所采集的数据值越大,则指数越低,反之则不同。2011年,十堰市发展成本竞争力指数为0.499,排全国第174位,落后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59位,在分项竞争力指数中,排名落后情况仅次于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数。从具体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上看,2011年十堰市单位GDP能耗1.18吨标准煤/万元,比襄阳高0.09吨标准煤/万元,比宜昌低0.21吨标准煤/万元,比南阳高0.0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4%,比襄阳低0.8个百分点,比宜昌高2.5个百分点,比南阳低0.6个百分点;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80.1%,比襄阳低7.0个百分点,比宜昌低10个百分点,比南阳低5.3个百分点。说明十堰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继续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效率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下大力气防治污染,力求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产业层次竞争力不高,与先进地市还有较大差距。

  产业层次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表现,主要是考量城市产业体系的高级化水平和发展阶段。从最新报告测算结果看,2011年,十堰市产业层次竞争力虽然在省内和毗邻地市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从全国排名情况看,仅排在131位,比综合竞争力排名落后16位。由于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从占经济总量比重和人均水平上测算产业层次竞争力,而从总量看,十堰市非农产业即使是与省内及毗邻地市相比,发展也比较滞后,若与国内先进地市相比,则差距更大,具体表现为总量小特别是工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11年,十堰市第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高于襄阳、宜昌、南阳等地市,但实际完成增加值仅为754.4亿元,比襄阳少1086.1亿元,比宜昌少1145.5亿元,比南阳少1058.5亿元。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仅是襄阳的37.4%,宜昌的35.1%,南阳的49.6%。此外,尽管近几年十堰市旅游产业呈现较快发展,但是全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还相对较慢。2008-2011年十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2%,不仅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1.5个百分点,而且与襄阳、宜昌以及毗邻的南阳等地市相比,增速也落后12个百分点左右。

  4、自身发展不均衡,周边缺乏成熟的城市群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

  十堰城市发展区域及城乡差距较大,是制约竞争力提升和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城乡差距较大,县市之间发展也不均衡。2011年,占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92%左右的五县一市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市35.3%49.5%,其中最高的丹江口市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部县域总量的32.0%,而最低的郧西县则仅占12.0%。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2011年,十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2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44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5:1,高于同期全省2.7:1的平均水平。县域经济不强,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不仅加剧了城乡对立,也给城市扩张带来了诸多困难。其次,《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群与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力提升的良性互动。而目前十堰所处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城市群现状是:缺乏具有足够带动能力、竞争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其中,十堰市城市竞争力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尚未达到中心城市所需要的规模和产业水平,对周边城市带动和辐射能力还比较差;城市数量不多;城镇化水平不高,单个城市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协调,且行政区划分属三省一市,在经济发展上彼此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由于周边城市群不成熟,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缺乏像武汉城市群那样的“单位扩大效应”,影响了十堰市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四、加快十堰城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对各种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也就离不开竞争。因此,要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目标,就必须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保持十堰发展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从十堰市实际情况出发,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加快城区建设,做大城市框架

  中心城区是城市资源高度聚集的核心地区,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十堰城区建设要突出“青山、秀水、汽车城”的特色,在有计划地扩大城区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山水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强化城在山中,山中有城,山城相融的城市意境,营造尺度宜人,疏密有致,环境优美,富有吸引力的“精致魅力十堰”,并将其作为城市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十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一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注意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整合,进一步做好十堰整体建设规划,逐步理顺过去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而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布局。二是要加强新城区建设,加快县域发展,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使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更加科学有序。在新城区建设中,要注意居住与就业的平衡,寻找和打造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提高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心。三是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围绕“特色、高端、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规模竞争力,而且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培育和提升十堰城市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特色、高端、集群”入手,立足现有优势,分阶段有序推进城市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继续巩固汽车产业基础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升汽车工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力求成为全国机械及汽车工艺装备的生产中心。二是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形成除工业以外支撑十堰发展新的支柱型产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要充分挖掘现有生态旅游特色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服务水平。以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的“大山大水大人文”的旅游品牌,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三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对本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特别是围绕主导支柱型产业,尽快形成和拥有一个或几个有影响的大型企业群体,形成产业集群,以提升十堰产业核心竞争力。

  3、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城市核心价值最大化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只有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对外来人员和资源才具有吸引力。因此,一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二是要积极发展创业经济,不断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和比重,做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三是在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大力改善生活环境,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致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建设“宜居”十堰。

  4、围绕“开放、高效、创新”,提升政府竞争力

  公共部门竞争力特别是政府竞争力是城市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要素,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一是要以建设“开放、高效、创新”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并融入区域与国际的产业布局与转型。二是要努力提升政府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特别是要通过完善规范制度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平台。三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周边地市的联系,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开发。不断发展壮大鄂豫陕渝毗邻区域城市群,增强十堰区位竞争力和外在环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