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  时间:2012-12-07 15:51 

  在“低碳经济”全球呼声四起的背景下,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绿色浪潮,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培育低碳市场,以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江西作为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中部省份,随着工业化步入中后期阶段,对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强,能源供给和需求增长的矛盾日趋凸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较快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优先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转型,是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新能源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新能源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能源今后会被广泛使用,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

  (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新能源产业具有清洁低碳无碳、资源极其丰富的特征,不仅包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包括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与新能源有关的产品和服务。不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看,新能源产业都是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能从根本上带动能源的低碳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新能源产业是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能引起电力、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通过三个方面直接拉动其他产业发展,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低碳能源通过带动其他低碳产业发展,能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传统能源产业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能源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是一个“缺油少煤乏气”的省份,常规能源只有煤炭和水力,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18.7亿吨,保有储量13.9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0.13%,煤炭生产量却占全国的0.93%左右。江西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许多富裕资源开始走向枯竭,新矿山开采呈现难度增大、成本增加的趋势,全省主要矿产年生产能力接近极限。目前,江西煤炭已开发利用的占70%以上,现有煤炭资源分布零散、煤质偏差、开采困难,造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近期内江西煤矿建设的规模及煤炭产量难有大的突破。但煤炭仍是江西主要能源消费品种,2011年,煤炭消费量为6988.41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超过70%

  江西水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4.25万千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1%100千瓦及以上技术可开量为632.96万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的电站,总装机容量有577.98万千瓦,只占全国的1%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274.20万千瓦。另外江西水能资源以中小型电站居多,尚未开发的电源点多属中低水头,调节性能弱,开发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经济效益差。近期水电开发和发电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发展空间不大。2011年,全省水电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1%

  2006年开始,江西才有天然气的消费,2011年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仅占能源消费量的1.2%

  江西石油工业从无到有,1980年正式投产的九江石油化工总厂是江西境内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而江西原油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使下游加工生产企业举步维艰,2011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亏损18.37亿元。2011年,全省石油消费量为727.32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4%

  因此,省内能源资源及产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成为影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和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江西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加速发展使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差距越来越大,需要调入的能源越来越多。2011年江西能源调入量5192.46万吨标准煤,扣除调出能源总量1075.95万吨标准煤,全省净调入能源量为4116.5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59.4%。江西油气产品对外依存度为100%,省外调入电煤的比例也高达60 %以上。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影响江西能源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 产业结构重型化,加大能源供需矛盾

  江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这既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迅速上升时期。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17.9:47.3:34.8调整为11.9:54.6:33.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7.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9%上升到46.2%,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导致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比重由2005年的71.8%上升到73.7%,提高了1.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重型化进一步加大。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江西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要把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必然要加快发展。如建设大型优强企业江西铜业公司和新钢、萍钢、方大特钢等钢铁工业基地等等,都将使江西经济结构向重型化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占31.7%,重工业占68.3%,而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中,重工业所占比重高达91.6%,重型化工业结构必然加剧江西能源供求矛盾。

  (四)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结构重型化发展,能源消费中,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而且比重还在不断扩大。2011年,江西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和水电分别占74.3%15.4%4.1%。尽管近年来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也有所发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生产消费比重过大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在开发与利用煤炭的过程中,由于方式较为粗放,对环境造成了的极大危害,包括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矿井酸性水和洗煤厂废水污染、煤矸石自燃与煤炭燃烧利用过程中的CH4SO2CO2等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等,是造成城市大气、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环境恶化的压力既制约着能源工业的发展,更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五)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偏低

  江西在能源生产和使用方面依然存在技术相对落后,利用效率偏低现象。一方面能源工业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输出为主,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不能形成整体的区域经济优势,这种模式制约了能源工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制约了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由于江西仍有部分企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虽然大多经过技改,但技术、工艺水平依然落后,部分工业用能设备(产品)没有效能标准,造成重点耗能企业产品单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高。2011年,在全省55种产品单耗中,近四成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万米布混合数生产用电量 8746.70千瓦时/万米,比全国高3655.23千瓦时/万米;每吨粘胶纤维综合能耗(长丝)5346.33千克标准煤/吨,高1494.81千克标准煤/吨;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3342.42千克标准煤/万米,高1227.67千克标准煤/万米;机制纸及纸板耗电1070.16千瓦时/吨,高520.85千瓦时/吨。

  传统能源发展的困境,使江西对新能源的要求更为迫切。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无论是能源供应水平,还是碳排放压力,都可能超出承受底线。因此,因地制宜制定江西新能源战略和规划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三、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

  1.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创造条件

  从资源条件看,江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江河众多,地质条件好,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风电的优越条件。江西水能源丰富,全省理论蕴藏量684.56万千瓦,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1%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577.97万千瓦,年发电量197.6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692万吨。江西水力资源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中小电站几乎遍布全省各地。按水系划分,赣江流域技术可开发电量占全省的58.7%,其次是信江、修河、抚河和饶河,分别占12.2%11.7%6.8%4.4%,其它河流占6.1%。风能方面,全省可开发储量约为31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230万千瓦,主要集中于北部环鄱阳湖各县、市,其他地区的局部地形和高山风能也较好,便于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方面,江西气候适宜,荒山丘陵多,植物资源丰富,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牧业基础好,开发生物质能前景广阔。江西还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宜春钽铌矿是世界最大的锂矿山,可为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坚实的原料支撑。江西稀土、有色金属资源也十分丰富,赣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中、重稀土和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此外,江西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省浅地热使用面积达25万平方米,热泵技术已很成熟,深度地热利用潜力很大。

  2.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打下基础

  江西已初步建立了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类别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部分行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打下基础。

  (1)风电、水电产业方面

  近年来,江西积极策应国家能源发展主战略,大力推动风能水能应用,风能水能产业发展全面起步,且其相关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省规划建设15个风电场,装机总量达到96万千瓦,目前,陆续投入开发的风场达14个。庐山长岭风电场、都昌矶山湖风电场已正式发电。到2015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时以上。水电方面,江西水电建设有序推进,石虎塘、峡江等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中小水电项目陆续投产发电。2011年,江西水力发电量81.6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276.35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4.1%。在江西五大水系中,开发利用程度高低排序依次为修河、信江、饶河、赣江、抚河,开发利用比例分别为89.6%69.1% 61.4%54.2%49.3%。到2015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479万千瓦时。

  (2)光伏产业方面

  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发展成为江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业技术、一流的骨干企业。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产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在未来三年之内着力打造1000亿的光伏产业规模。目前,新余市已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南昌市正在加大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步伐,集硅片生产、薄膜电池、导电玻璃、太阳能电池以及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2011年,全省光伏产业营业收入已达到555.67亿元。到2015年,高纯硅料、太阳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达到4万吨、1万兆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3)光电产业方面

  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是江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围绕建设南昌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以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企业为重点,江西晶能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LED企业。企业实施年产150亿粒硅衬底LED芯片及器件,年产1亿只大功率LED照明灯、高亮度LED显示屏、有机发光器件(OLED)、大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年产1000万只镍氢动力电池等项目。到2015年,江西光电产业形成各类半导体照明外延片800万平方英寸、芯片1200亿粒、器件1500亿只、LED背光源3.1亿片、显示屏150万平方米、照明光源3000万只生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4)生物质能方面

  近年来,江西在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方面都有新突破。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全国首家专门研究生物质转化的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在生物柴油的原料开发方面与3家企业合作,进行年产总计2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江西被国家列入“林油一体化”项目范围,如果按 “十一五”期间种植500万亩光皮树计算,可产150万吨生物柴油。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江西将因此一跃成为生物柴油产能大省。江西新时代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日产60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江西第一桶车用生物柴油随之问世。“新时代”生物柴油不仅达到了车用柴油标准,而且该柴油系可再生能源,深化分解性能、健康环保性能良好,除了可应用于车用燃油外,又可供海洋运输、水域动力、燃油发电机等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替代燃料。

  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江西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2009年,首家生物质能发电厂----鄱阳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实现竣工送电。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主要利用秸秆、谷壳等农业废弃物替代燃煤发电,每年燃烧废弃物18万吨以上,可产生上网电量1.4亿千瓦时。到2015年末总装机容量达到569兆瓦,发电量约28.5亿千瓦时。

  (5)新能源汽车方面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电池为能源载体的电动汽车。江西具有丰富的锂矿资源为生产汽车需要的高性能驱动电机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江西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一直不懈努力。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大力研发生产电机、电池、超级电容和控制系统,带动永磁材料、正极材料等原材料生产,形成体系完整、配套齐全、类型多样的产业链。江铃、昌河、安源客车、百路佳客车等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南昌大学先后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了一批成果;江铃公司已经开发出纯电动服务车、电动轿车等一批产品,其中全顺牌电动服务车、电动工程车以及陆风牌纯电动轿车等已经列入国家的公告,并且也被纳入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录。到2015年,江西新能源汽车将达到3万辆。未来五年我全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将达到550亿元。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发展新能源提供契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再是传统的特区经济模式中单纯产业的集聚,生态优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第一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总体规划中提出设置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等设想。把候鸟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林业生态区、农田生态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同时,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业、绿色消费等都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提升的推动核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光电产业、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生态农业等十大特色产业集聚。可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和利用新能源是一致的,也为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契机。

  (二)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

  1.   科技实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江西整体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与东部省份有较大差距。2011年,江西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18位,在中部六省中仅优于山西,特别是企业创新方面,位居中部倒数第二。长期以来,江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11年,R&D总经费为96.75亿元,R&D总支出占GDP比例仅为1%。江西科技实力不足突出表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锂离子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在光电产业,硅衬底蓝光半导体照明亮度亟待提高。

  2.整体素质不高  领军人才相对奇缺

  江西科学教育总体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提速的要求,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数量偏少,文化教育体系欠完善,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等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突出问题。就十大产业而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产业一线人才资源较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占有的人才比例偏低,40岁以下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所占比例偏低,难以满足超常规发展的需要。

  3.产业层次偏低,整体竞争实力较弱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西新能源产业规模还较小,分工参与度低,较多还处于低端环节,整体竞争实力不强,缺少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旗舰企业和在社会上广受好评的拳头产品。如江西核能和风能利用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产业链,未能真正融入全国产业大分工。江西新能源锂电汽车生产企业规模不大,参与资源、科技及市场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亟待强化集聚发展能力。

  4. 机制不够完善,体系建设不健全

  机制体制不完善体现在新能源产业成果转化、市场发育方面。如江西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因发展尚缺乏市场应用示范,消费模式和完善的相关基础设施导致该行业未形成规模。半导体照明产品标准尚未建立、产品价格偏高,使产品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开拓乏力。此外,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些也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总体思路及目标

  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依托,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转变能源增长方式为核心,以新能源应用、新能源装备与服务业、新能源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江西正处在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正是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期。因此,江西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既要有前瞻性,为未来打好基础;又要立足省情实际,尽可能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新配套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使部分行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应紧密围绕总体目标,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明确重点,科学布局,有序发展。一是积极有序开发水电;二是大力发展风电;三是积极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四是加快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五是加快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六是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策

  1.   立足国家政策,加快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江西发展新能源产业,应立足国家新能源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出台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定价机制、财税补贴等相关鼓励政策;制定出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条例》,通过法律规范和激励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增加新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完善新能源发电上网配套措施,鼓励支持新能源并网发电。

  发展新能源产业应结合省情,制定多能互补、远中近相结合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近期,主要做好开发新能源的预备和示范;中期着眼于成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逐步降低火电比重;远期着眼于清洁能源的普及,形成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供给体系。

  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能源新旧产业融合

  江西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方面,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现有产业集群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瞄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技术需求,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按照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战略协作,依托江西优势产业围绕新能源产业强化产业关联度,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的规模优势,促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江西优势骨干企业要根据发展需求,着眼于新能源产业链高端,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政策导向,在全省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产业配套的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市场风险。

  3. 强化创新能力,建立新能源技术研究平台

  江西发展新能源要紧跟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结合江西产业情况来分别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有重点、按时序、分步骤扎实推进,实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要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精心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一批技术研究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省级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光伏工程技术研究、风电工程技术研究、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等研究中心。建立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和产品试验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相关高等院校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新能源成本。加强引进技术再创新。要强化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的融合,使外向带动与创新驱动并重,有选择地引进主导技术、关键技术,有重点地吸引基础技术、高新技术,着力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

  4.提升人才素质,建设新能源产业人才团队

  加快人才队伍,尤其是人才团队的建设。因此,要深入推进“赣鄱英才555工程”,瞄准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领域、关键环节、重大技术招才引智,重点关注海外有意进军新能源产业的科技型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要大力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适应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积极选送相关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研修深造,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要构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对为新能源产业超常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科研机构、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完善政策体系,推进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

  完善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推进其合理有序发展。如,通过建设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LED半导体照明示范城市等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而进口机器、设备、材料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发电的,一律实行优惠税率;对购置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免征车辆购置税,并按最低档征收车船税,等等。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需求。探寻和开发新能源对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江西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把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