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安徽农业产业化在提升转型中加快发展
 来源:  时间:2013-04-18 15:09 

  从“121”强龙工程,到“532”提升行动,再到“671”转型倍增计划,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持续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扩展延伸,加速农产品加工转化,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也极大地带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巩固和强化

  1、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近年来,安徽省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和发展城镇化的主要突破口,通过实施一系列“攻坚提升”战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94家,位居全国第6位,比上年增加77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5998.2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增长24.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61:1,比去年上升0.15

  2、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起着带领、示范、集聚、吸纳和组织的作用。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604家,比上年增加276家,其中超10亿的52家,增加6家。龙头企业的壮大,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安徽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了一批产业高度集聚、布局相对集中、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的示范区。2012年,全省新认定1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省级示范区已达39个,实现年营销收入2200亿元,其中年营销收入过100亿元有3个,超50亿元有23个。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已建成的国家级示范基地有4个。

  4、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和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升级换代。一方面企业内部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自主研发,开拓新产品,探索新领域,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品牌,转化现有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龙头企业科研投入普遍增加,大都比上年超过5%。目前,全省建有专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达197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有142家。

  5、品牌创建又有新进展。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指导、企业主导等形式,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在加强保护和提升现有品牌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建新品种,增加新产品,树立新品牌,积极扩大市场占有,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自主品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新的进展和突破。2012年,全省共获得中国驰名农产品商标29个,获得全国中华老字号17个;还有377个产品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

  6、扶持促进力度持续加大。安徽省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贷款贴息、用地、出口补贴、税收、减负等方面给予优先、奖励、补贴和减免,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特殊扶持。进一步整合省级支农资金,发挥省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从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拿出70%对大型招商引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对重点龙头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扶持。同时,积极指导和协助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品牌等要素主动与资本市场对接,目前已有21家龙头企业上市、4家进入辅导期,此外还成立微型银行16家、担保公司49家。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还不平衡。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安徽省主导产品如粮食、畜禽等发展较快,但区域性特色产品发展还较慢。同时,地区间产业过于趋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2、企业实力不强。除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外,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企业加工的基本属于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难以推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同时,大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直销、批发市场建设缺乏规划,存在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等问题。此外,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难以有效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4、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部分龙头企业仍习惯依赖政府和管理部门,建设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形成政府、农户两头热,龙头企业中间冷的现象。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也造成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影响产业化程度的提升。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的几点建议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提升,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农民增收得到巩固,总体上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培育60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实施转型倍增计划,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决策,未来的两三年将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期。为此:

  一要加强区域布局,实行分类建设。按照各地主导产品重点发展,细化品种,分类建设,在产业趋同中细化产品,通过深化渠道,开展精深加工,细化最终产品,同类不同品,延长产业链条,避免产业趋同、互相挤兑现象。

  二要加快品牌化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保持和提升原有名优品牌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型名品精品,不断创建特色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积极开拓“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

  三要健全组织服务体系,促进企业持久发展。按照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股份制等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现代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产品改造升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先进企业的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促进企业的持久长远发展。同时,改革家族式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