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记者王秋欣/文
“郑州已跨入超级大都市”、“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近日,媒体的这条报道在网上引起热议。“1100万郑州人口”是怎么算出来的?超级大都市有哪些标准?郑州是否已经跨入这一行列?“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的说法准不准确?记者昨天向相关部门和专家求证。
网友热议郑州成“超级大都市”
近日,有省内媒体报道郑州市发放新版居住证时,指出“郑州市的实有人口目前已经达到1100万,按照国际惯例,这一数据也意味着郑州已跨入超级大都市行列”、“按照建成区面积计算,郑州人口密度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这些说法不但在多家网站转载,也引起网友热议。
网易新闻转载该文时,有2万多网友参与了讨论。不少网友的讨论也集中在“郑州成为超级大都市”这个话题上。
有的网友惊讶:“郑州什么时候变成超级大都市了?”有网友跟帖:“北京、上海、重庆笑了。”还有人疑问:“郑州的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上海第几?”
一些网友表示,郑州离印象中的大都市还很远,突然被宣布成为“大都市”,不知有什么依据。
【反馈】
“1100万”包括郑州六县市区人口
记者通过360百科查询到,超级大都市是指城市人口数超过1000万的城市,其中的城市人口多指城市常住人口。根据郑州市政府官方网站2010年的数据,郑州市总人口86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25万人。今年8月中旬,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在一次会议上透露,郑州市目前建成区346平方公里,拥有户籍的有360多万户,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有280多万人。根据省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底,郑州全市常住人口有903.1万人。
“1100万人肯定是包括六个县市区在内的郑州市全市人口。”昨天,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从全市人口衡量,郑州的确够得上超级大都市的人口标准。但如果从市区建成区常住人口来看,郑州人口数量离超级大都市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那么,“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的说法是否准确呢?记者昨天咨询了郑州市公安局的相关人员。对方表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流动人口密度居全国第二”。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郑州市的流动人口登记数为323万,按建成区面积算,流动人口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9000人。“由于北京、上海建成区面积比郑州大得多,所以流动人口虽然多于郑州但密度却没有郑州大。”对方解释。
【专家】
“大都市”的标准不仅仅是人口
“超级大都市是用来划分城市人口多少的概念,衡量的标准应该主要是市区人口。”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解释,郑州六个县市区的人口里有大量农民,这些人都算成大都市人口,不太严谨。
“与其追求超级大都市的称号,不如客观务实地朝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他说,国际上评价一个城市是不是国际大都市,不是仅看人口达到多少,还要看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多项发展指标。比如,城市开放性怎么样,市场化程度有多高,政府运行效率、管理水平有多高,教育科技水平、国际交流情况怎么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