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濮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研究
 来源:  时间:2014-10-21 16: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为全面了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通过到基层和有关单位进行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统计资料,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研究。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李克强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只有把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接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才能过好今天、不忧明天,永续发展。我们要实现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城镇化。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人民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防治污染,不欠新帐、多还旧帐,更多提供生态产品。生态美好的家园,需要人民共同建设,全社会都要增强生态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点点滴滴的保护行为就能汇成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

    二、当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受教育及收入情况。2013年,全市年末总人口388万人,常住人口35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7%。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25万人,在校生0.99万人,毕业生0.4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10万人,在校生5.61万人,毕业生2.26万人。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04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1元,增长8.6%

    2.生态环境情况。2013年,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省级生态村98个,年末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7.2%6.3%,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保持100%;全市17个国家、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有2个,占11.8%;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2个,占11.8%;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13个,占76.4%。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18.6%,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上升25.7%;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3千公顷。

    2013年,全市土地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为270.1千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4.5%。全市林地面积为8.0万公顷,比2005年下降了2.5万公顷,减少23.8%;水资源总量为4.9亿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了7.0亿立方米,减少58.8%;用水总量为17.0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3.0亿立方米,增长21.4%;废水排放量为15046.5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7780.1万吨,增长107.1%。全市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到93.0万吨。

    3.节能减排情况。一是节能减排形势趋稳。经省统计局核算认定,201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1%,超额完成了3.1%的年度考核目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68%,单位GDP电耗同比上升1.47%2013年,受经济发展态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82.15万吨标准煤,增4.5%。但全市高耗能工业企业比重仍然较高,所占能耗比重高达55.2%,其增加值比重仅占18.8%,高能耗带来高排放,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二是原煤消费工业企业比重较高。2013年,全市8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原煤消费量的企业为173家,占20.4%。濮阳市不产原煤,原煤的消费主要从外地调入,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如果不能提供低排放的、价廉的能源替代产品,企业将继续使用原煤消费,那样就既不环保也不经济。三是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近年来稳定在700%左右。重复用水率是指工业用水中能够重复利用的水量的重复利用程度,是重复用水量与取水总量之间的比值,重复用水率是考核工业用水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分别为697.7%742.0%689.0%

    (二)当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落后。2013年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0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98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57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2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08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5元。全市城镇化率为3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突出。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仅为1.04亩,林木覆盖率为23.5%,同时全市林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不断下降,而用水总量、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等却有较大幅度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环境承载能力不断降低,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3.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不协调。由于全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正处在一个加快工业企业引进与建设的时期,但受区位和资源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依靠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这些以能源消耗为主的基础原材料生产,由于这些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高,其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能耗上升。201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934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36吨标准煤,能耗水平高居全省第7位;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24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088吨标准煤,能耗水平位居全省第13位。

    4.原煤消费量大幅增长。2009年以来,受新开工和原有的煤化工项目快速发展的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大幅增长,2013年比2009年增长了46.9%,扣除其用作原材料的部分外,还有一部分为燃料煤,这一部分用煤的增加,将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带来不小的压力。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普及面不广。重复用水是工业企业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的主要实现形式,重复用水利用率,是衡量企业水循环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重复用水率是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2013年,濮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重复用水的企业共55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重复用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企业仅有3家,占重复用水企业的5.5%,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千分之四。

    三、几点建议

    1.着力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一是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解决人类活动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关键是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就是要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二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社会文明。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

    2.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富裕、和谐、美丽”的濮阳梦,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舒适环境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濮阳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的关键是转变发展观念,要坚持市委确定的“4321的发展思路和“1234工作重点,在发展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舒适度。尤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狠抓传统工业提升,超前配套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努力构建高效、低耗、清洁的生态工业体系。我们应该看到,先发展后治理是一条没有前途的死胡同,所以加快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三化”协调科学跨越的发展道路。

    3.坚持节约集约、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利国利民之举。我们应始终秉持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物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符合发展阶段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的要求,做出符合全市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4.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节能减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促进低能耗、低排放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5.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和壮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工业产业。要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高耗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在工业企业的研发与推广。

    6.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用水效率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大。在用水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使用循环水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要积极开展先进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的科技创新,提倡少用水或不用水工艺,提高工业节水的科技含量。要大力推广中水的使用,中水的利用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经济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要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装备,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7.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在《汇聚起实现濮阳梦的磅礴力量》中指出,美丽就是人居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好。城乡建设、造林绿化、水系治理、节能减排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美好家园,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保持良好精神风貌,自豪感显著增强,濮阳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大为提升,成为全省宜居宜业的璀璨明珠。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上。

    8.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国内专门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仍较少。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对科学发展的综合考评,应探索研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科技和生态文化等方面入手,采取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经济社会指标进行设置,从而科学、全面地评价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