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区域经济学界围绕区域经济的新特点展开了全方位、多维度、大纵深的理论创新研究,取得许多学术成果。讨论梳理区域经济研究新进展,需要查阅经济类的核心学术期刊。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刊《区域经济评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领域第一刊和引领区域经济学发展前沿的重要期刊,所刊发的文章基本涵盖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高度契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热点,文章的组织和编排有新意、有特色、有精品意识,颇具战略眼光,体现出社会科学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集中探索。鉴此,本文以《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所刊载的学术文献为依据,对2015年度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作粗线条的学术梳理,将2015年度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概括为“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合作、区域转型发展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城镇化与城市群问题研究等五大方面。
“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探寻经济发展之道,促进以我国为龙头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的建立,确立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著名经济学家肖
区域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安晓明助理研究员认为,技术效率带来的TFP增长率的成长是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转变,要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转变需要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山西师范大学肖
针对内陆地区产业转型与发展问题,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胡美林提出了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即降低沉淀成本,克服产业结构转型阻力;创新驱动,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延长链条,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开放带动,拓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政策引导,降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风险。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段小梅研究员认为加快西部传统工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要鼓励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升级,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延伸制造业产业链;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制造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发挥西部军工科技优势,着力推动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国民幸福的目标推进工业化,在西部大中小城市工业区全面推行产城融合。
区域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国家行政学院王小广研究员认为,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做重大调整,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上,形成平衡发展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系统阐述了区域发展的战略取向。他认为,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价值取向从亢奋的物质主义向权衡的物质主义转变时,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和政策目标必将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往那种在较狭窄的资源要素空间和扁平技术层面上进行的“平推式工业化”,已经面临战略空间狭窄的约束,出现了资源边际效率下降、加工产能过剩、盈利空间收缩、区域吸引力不足、环境承载瓶颈等问题,并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率的下行压力。因此,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向资源要素、产业技术、地区文化和地缘格局的深度层面进行战略空间拓展。
城镇化和城市群问题研究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研究员认为由于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突出结构转型,既会不断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又会推进城市群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在广度与深度上提升区域的“城市性”,从而加快城市群地区同城化发展的第三次转型。国家发改委李爱民和中国人民大学
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为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