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是重要的统计基础性工作,为实现各类统计调查单位“应入尽入,应出尽出”,辉县市严格规范名录库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确保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的常态化,提高了基本单位名录库质量和“一套表”调查单位申报质量。
一、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共有单位8206个,其中,法人单位有7129个,产业活动单位有1077个。
在法人单位中:企业单位4721个;事业单位499个;机关单位100个;社会团体单位30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52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23个,其他组织机构312个。
二、基本单位产业结构
产业类型 | 单位数(个) | 比重(%) |
第一产业 | 908 | 12.7 |
第二产业 | 1833 | 25.7 |
工业 | 1621 | 22.7 |
建筑业 | 212 | 3.0 |
第三产业 | 4388 | 61.6 |
批发零售业 | 1393 | 19.6 |
住宿餐饮业 | 61 | 0.9 |
房地产业 | 134 | 1.9 |
其他行业 | 2800 | 39.2 |
从三次产业单位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法人单位908家,占比12.7%;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833家,占比25.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388家,占比61.6%,第三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三、基本单位地区分布
从法人单位分布区域看,绝大部分法人单位集中在城关街道办事处、孟庄镇、百泉镇、胡桥街道办事处、常村镇,其中城关街道办事处法人单位数最多,有1051家,占全部法人单位14.7%;孟庄镇947家,占全部法人单位13.3%;百泉镇842家,11.8%;胡桥街道办事处465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5;常村镇427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0%。此5个乡镇的法人单位数量3732家,占全市22个乡镇法人单位的52.1%。
四、名录库存在的问题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作。工商、税务、编办、民政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相关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信息资料,但因其相对分散而且标准不统一,给统计部门维护建设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对差距大
城关街道办事处法人单位数量占了全市法人单位的14.7%,而占不到法人单位总数5%的乡镇就有18个,乡镇发展很不平衡。
(二)新增、变更单位较多,基层工作难度加大。
名录库的新增、变更单位由省里分季度不定期反馈,单位较多、较乱,变更单位的变更指标在名录库的更新维护中难以把握。调查工作主要由乡镇办统计人员完成,而乡镇办统计机构人员紧缺的问题依然严重,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或者大量基本信息失真。
(三)名录库开发应用效果不明显
目前,名录库的应用面还仅局限在统计系统内部,主要用于为各种社会调查提供调查样本。如:“四上”企业、专业统计开展的调查。在社会公众服务上,没有建立完善的名录库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五、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系统全面的及时收集各单位资料。
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涵盖行业面广、涉及单位多、工作时间紧、任务量大,需要统计系统与质监、税务、工商、民政、编办等部门通力合作,从各部门定时获取准确、全面、时效性强的数据资料。这就需要大家就指标一致性、数据分类导出汇总等细节问题协调一致,商讨出简便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
(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扩大名录库维护渠道
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依托相关部门、乡、镇、办事处和村的力量。加强基本单位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队伍,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与乡、镇、街道办事处齐抓共管,共同维护。
(三)强化应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成一个全面的、权威的、动态管理的名录库,不仅能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还能为各职能部门准确查询相关数据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是及时调整名录库的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把为各级领导服务与为企业、社会公众服务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录库的作用;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资料的开发利用力度,建设对外共享名录库信息系统,拓宽名录库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信息咨询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