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蓝皮书》是河南省统计局编撰的年度智库产品,是各部门、各行业和各领域专家精心打造的以服务河南省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导向的咨政品牌书籍,从1999年起至今已连续出版23年。经济蓝皮书始终秉承专业精神,依靠专家团队,发挥数据优势,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探索经济运行规律,预判经济运行趋势,以客观的分析、准确的研判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决策。目前经济蓝皮书已汇集了一大批服务经济发展决策的研究成果,成为一本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河南经济史志书籍,影响力不断扩大,“智库”作用日益显现。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河南经济蓝皮书》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重点围绕反映河南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研究,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依据。本年度蓝皮书分为主报告、分析预测篇、战略措施篇和专题研究篇四大板块。
经济蓝皮书显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生产供给不断改善,市场需求稳步回暖,新兴动能继续增强,民生大局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增长1.3%,增速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8.0个、1.6个、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5.3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768.01亿元,增长1.6%。
一是产业发展持续好转。农业生产企稳向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达1365.16亿斤,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750.75亿斤,增长0.2%;秋粮产量614.41亿斤,增长4.1%。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全省工业经济2020年以来在开局探底后,总体呈现渐进式恢复增长态势,企业产能稳步恢复,工业经济发展逐步好转。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近六成行业实现增长。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57.5%。五大主导产业占比提高。全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复苏。河南先后出台促进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大力帮扶各类市场主体,推动服务业在稳步复苏的同时提质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20年达56.1%,逐渐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关键引擎。交通运输业稳定恢复。全年全省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0.4%,比前三季度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公路、民航货运量分别增长1.4%、22.3%,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3.6个、0.9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长1.7%、比前三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旅客运输量下降46.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邮政电信业保持高速增长。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40.5%,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6.0%,比前三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金融运行总体平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0.0%,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9%。全省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3.1%。房地产市场逐步恢复。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比前三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9%,比前三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8%,比前三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需求稳步回暖。投资需求恢复较好。河南将强化项目建设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关键性举措,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稳步回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1.8个、1.7个、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2.7%、4.3%,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1.5个、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5%、2.2%,虽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8个、0.7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分别提高0.3个、1.3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4%,拉动全省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逐步回暖。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各项促消费、惠民生、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持续发力,居民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消费降幅持续收窄。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1%,降幅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7.8个、7.2个、2.9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由负转正,增长0.1%。批发零售业实现增长,住宿餐饮业降幅收窄。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0.1%,比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下降2.1%,零售业增长0.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下降0.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下降16.0%,餐饮业增长3.3%。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降幅收窄。全年全省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8%、8.3%,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全省进出口总值连续4年保持5000亿元以上规模,2020年首次突破6500亿元大关,达6654.82亿元,增长16.4%,比前三季度提高14.0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全年出口4074.96亿元,增长8.5%,比前三季度提高10.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出口2314.8亿元,增长6.0%,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6.8%,是最大的单项出口商品;从进口看,全年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1.7%,比前三季度提高20.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集成电路989.6亿元,增长42.4%,占全省进口总值的38.4%,是最大的单项进口商品。
三是新兴动能持续增强。新产业较快发展。河南坚持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工程带动,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22.4%、11.1%,同比分别提高3.4个、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0.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6.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7%。新产品快速增长。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89.2%,传感器增长73.3%,发动机增长40.3%,锂离子电池增长32.7%。在相关补贴政策促销带动下,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较好,全年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0.8%。新业态方兴未艾。现代新兴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年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1%,其中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营业收入增长57.3%。全省快递业务量增长46.9%,比前三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23.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2%,比上半年提高7.6个百分点。郑州海关全年共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3亿单,货值306亿元,分别增长91.5%、89.4%。
四是民生大局总体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5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22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4%、147.4%、152.8%;城镇登记失业率3.24%,保持基本稳定。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回落,全年同比上涨2.8%,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7个、1.3个、0.8个百分点。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2%,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6%,其中公共卫生、水利、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55.4%、29.2%、12.4%。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05亿元,其中新增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93.77亿元;民生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5.8%,卫生投资增长18.0%。
经济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实现了“两个跨越”“两个翻番”“三大转变”:经济总量连续跨过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连续跨越7000美元、8000美元两个新台阶;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协同”格局基本形成,实现由全国发展腹地向内陆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转变。“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河南发展的“颜值更高、筋骨更壮、气质更佳”。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十二五”末2015年的1.36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1300亿斤,2020年达1365.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2%,稳居全国第2位。其中,小麦产量750.63亿斤,占全国的比重达28%,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1.35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6.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增长。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6768.01亿元,是2015年的1.45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7.7%,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财政金融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达6267.39亿元、10382.77亿元,分别增长1.3%、2.2%,财政收支双双实现正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7万亿元、6万亿元。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于2018年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7%,比2015年提高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0.8︰48.4︰40.8,优化为2020年的9.7︰41.6︰48.7。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年,重点培育的五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8%,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1.1%、22.4%,比2015年分别提高2.3个、10.6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底,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334万吨、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564万吨,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累计签约金额1126亿元,累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超3000亿元。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不断扩大,2016~2020年全省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体娱乐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18.8%、22.9%、15.7%、26.6%。
三是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16~2019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累计超2500亿元,年均增长16.2%,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46%,比2015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多层次创新载体加快形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共建设大学科技园、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407家。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72个。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突破。盾构机、新能源客车、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四是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更加凸显。郑徐、郑万、郑阜、商合杭、太焦等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全省高铁(含城际)铁路通车里程达1980公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郑州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开工建设;高速公路连通所有县城,通车里程比“十二五”末再增加795公里、达7100公里,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青电入豫项目建成投用,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28%;前坪水库、出山店水库等工程建成投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4万个行政村、2359万人。信息通信水平全面提升。郑州直联点成为国家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节点,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4.5万个,县城以上城区完成5G网络全覆盖,“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覆盖。
五是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21%,比2015年提高6.3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2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洛阳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效应显现,全国百强县数量稳居中西部首位。人居环境品质大幅提升。2019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2.08万公顷,比2015年增加2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市公共交通标准运营车辆达3.91万辆,比2015年增加43.1%。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走在全国前列。高标准农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5年的2.36缩小至2020年的2.16。
六是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商事登记“三十五证合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达781万户。国企改革攻坚战圆满收官,1124家“僵尸企业”处置顺利完成。“引金入豫”“金融豫军”两大工程加快推进,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入驻。开放优势进一步彰显。2016~2020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累计达2.8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进出口合计增长57.4%。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郑州机场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客货运吞吐量连续4年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年开行突破1000班,首创跨境电商“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累计业务总量、纳税总额均居全国第1位,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协同”格局基本形成。
七是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提前一年实现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三山一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3.5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87.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人群全覆盖;13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97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16.6万户、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均超过30%,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教育文化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职业教育规模保持全国领先,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县县均有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经济蓝皮书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我省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综合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全省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加之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难仍然较多。总的来看,全省上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