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全面深入、快速推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体制机制逐步成型
(一)1949~1978年,萌芽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经济发展处于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和建筑业经济规模十分有限,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五分之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1958~1970年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重工业和“以粮为纲”的工农业发展导向,导致全省无序生产排放、毁林毁草等现象普遍出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随着党和政府对环保工作重要性认知的不断深入,国务院于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政府主导下的新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1974年10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统一要求,河南相继成立各级环境管理机构和环保科研、监测机构,首次开展了以工业“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污染防治工作。
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八宪法”),首次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河南和全国一道,环境保护事业开始正式步入法律保障下的有序发展阶段。
(二)1978~1995年,系统化发展阶段
自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总要求后,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更为细化的重要政策举措。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8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决定》,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后,在党和国家统一政策安排下,河南环保工作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
1984年3月,河南省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日常工作当中,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从单纯的工业污染点源治理转向“以防为主,以管促治,综合治理污染”阶段。1986年3月,全省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由工业污染防治拓展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环保机构得到加强,由原环境保护办公室(处级)升格为河南省环境保护局(副厅级),省直部分厅局、各级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也相继建立了环保对应机构,并充实了人员。1991年5月,全省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环境保护机构逐步健全,1995年省环境保护局升格为正厅级。
(三)1996~2010年,体制机制成型阶段
污染减排工作,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内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系统性建立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和抓手。1986年,国家出台《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明确要求“对流域、区域、城市、地区以及工厂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要实行总量控制”,我国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工作正式起步,相关体制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完善。
“九五”期间,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对12项污染物指标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同时配套出台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全面推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政策在全国的贯彻实施。
“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始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控制目标。
“十一五”时期,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管理等政策。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制度逐步建立。
1996年8月,全省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明确了全省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始施行。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河南环保体制机制建设也相应开始进行调整和完善。2002年5月全省第五次环境保护会议和2006年6月全省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先后出台贯彻落实“十五”到“十一五”时期国家各项环保政策的实施意见。这一时期,适应新世纪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环保体制机制基本成型。
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开启全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开创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又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颁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制度、机制快速、高效建立完善,为全国各地科学、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制度基础和路线规划,全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河南大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9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同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大会,动员全省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认真领会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工作会议精神,对下一阶段全省各级各部门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分工和目标,进行了明确和要求。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正式步入了全面、快速、高效发展的崭新时代。
三、生态、环保投入大幅增长,成效不断显现
(一)生态、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全省环境保护、生态维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河南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全面,监测治理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相应各方面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
1.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以来增速不断加快。2017年,河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以下简称治污投资,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641.30亿元,是“六五”末1985年全省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资金使用合计总额0.72亿的890.7倍,是“十五”末2005年同口径治污投资额的7.8倍。2006~2017年,全省治污投资年均增长18.7%,其中“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前两年的治污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9.9%、22.2%和33.4%,加速发展势头明显。
从治污投资构成看,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在各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全省城市基础建设投资483.15亿元,占当年治污投资的75.3%,占比超过七成。2006~2017年,全省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2.0%,其中,“十一五”时期,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认知和要求还不高,城市建设各方面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五年间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年均增速仅为9.9%;“十二五”时期,全省城建投入水平明显提高,五年间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2.2%;“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城镇化工作,2016年12月出台了《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大幅加速了全省城建事业的发展,2016~2017年全省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年均增速达到58.1%,分别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高了48.2个和35.9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107.70亿元,占当年治污投资总额的16.8%。2006~2017年,全省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6.4%,其中,“十一五”、“十二五”、2016~2017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2.9%、22.4%和-10.3%。2017年,全省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投资50.50亿元,占比为7.9%。2006~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年均增长7.7%,其中,“十一五”、“十二五”、2016~2017年年均增速分别为-9.6%、21.4%和23.7%。
2.全省林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2018年全省林业投资75.07亿元。林业投资三大主要用途中,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额48.41亿元,占全部林业投资中的64.5%;林业支撑与保障投资额14.32亿元,占比为19.1%;林业产业发展投资额12.12亿元,占比为16.1%。“十一五”以来,全省林业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年均投资规模为51.4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为106.26亿元,五年累计和年均规模均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以上;2016~2018年全省林业投资年均规模为95.92亿元,略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推动实施,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将快速增长,整个“十三五”时期,全省林业投资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1.水资源总量止跌回升。受过度开采和水体污染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水资源总量一度明显回落,到201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87.17亿立方米,比2000年的669.95亿立方米减少382.78亿立方米。经过“十三五”以来的大力治理,全省水资源总量开始回升,2018年总量为339.83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2.66亿立方米,其中2018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41.67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4.93亿立方米。
2.水体质量下降趋势得以控制并稳步提升。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地表水质一度不断恶化,直到2000年左右才初步得以扭转,全省地表水污染得以不断减轻,水体质量逐步提高。2018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连续3年保持在轻度污染级别;全省河流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其中,省辖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为优,四流域水质都维持在上年水质级别;全省141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有85个,占60.4%,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有37个,占26.2%,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14个,占9.9%;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5个,占3.5%。
3.大气污染治理不断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2018年,全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103微克和61微克,同比分别下降2.8%和1.6%,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6.6%。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2017年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6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6.2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2.34万吨,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12.73、14.53、20.54万吨,降幅明显。。
4.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增强。2018年,全省森林面积为416.50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14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94%,比2005年提高8.7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为20719万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2314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为62.79万公顷(不包括水稻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6%[1]。2018年,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7处,总面积达到74.32万公顷;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35处,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单位13处,总面积为8.8万公顷。
四、生产、生活污染物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一)工业污染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废水治理方面:2017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5.87亿吨,较2005年减少6.48亿吨;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1015.99吨/日;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3.12万吨,比2005年减少31.14万吨。
工业废气治理方面:2017年工业废气排放量29439.6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3941.16亿立方米;处理能力11.07亿立方米/小时,比2016年增长16.9%;2017年工业废气3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全年排放量分别为17.71、22.43、14.20万吨,较2016年分别下降37.8%、26.0%、53.8%[2]。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方面:2017年工业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15684.71万吨,比2005年增加9506.71万吨;当年综合利用率为73.0%,比2005年提高6.6个百分点。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17年,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188.96万吨,比2005年增加173.86万吨;综合利用量141.19万吨,比2005年增加127.69万吨,2017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4.7%。
(二)市容环境卫生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2017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总量为18.52亿吨,比2010年增加5.61亿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9%,较2013年提高7.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清运量985.55万吨,较2005年增加231.5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7%,较2005年提高41.6个百分点。
五、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快速提高
随着河南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2017年大力推进百城提质工程以来,河南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为增强,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全省城市城区面积达到5131.5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685.29平方公里,分别较2005年增加2152.54平方公里和1113.3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4%,比2005年增加7.1个百分点;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2.00平方米,较2010年增加3.3平方米;城市全年供水总量20.86亿立方米,较2005年增加2.52亿立方米;日生活用水量11.22亿立方米,较2005年增加5.21亿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5.9%,比2005年增加3.9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94.0%,较2005年提高24.7个百分点;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89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3.35亿平方米。
(二)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改善
70年来,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作为农业大省,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指引下,河南狠抓政策落实,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垃圾污水集中化处理等方面工作,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改善。
2018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0%,比2005年提高36.8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1.2%,比2005年提高20.1个百分点。另外,从全国第二次、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变化来看,河南农村居民生活清洁用能、生活污染治理方面也取了可喜进展。2016年,全省做饭取暖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农户达1262.65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达到64.3%,比2006年提高62.7个百分点;主要使用电的有989.51万户,占50.4%,比2006年提高50.3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乡镇和村的比重分别已达88.3%和54.7%;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作也开始起步,2016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为5228个,占全部村数量的10.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通过不懈奋斗,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八大以来更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的可喜势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中部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中要完成好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任务,还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污染排放总量偏大等诸多迫切问题需要解决,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全省上下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美丽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注:环境统计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当中,各类投资额数据都为当年价计算,文中分析所用价值量指标年度增长数据未扣除价格增长因素;文中引用2018年数据均为各部门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