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科技赋能整体满意 建设水平还需提升 ──河南省科技赋能博物馆调研分析
 来源:社科处  时间:2024-04-17 10:47 

  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科技创新与文物保护并列写入规划标题,指出要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强化文物科技创新等基础工作、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河南省统计局社科处近期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赋能博物馆建设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博物馆基本都进行了数字化或信息化建设,居民对博物馆科技赋能情况整体满意,但我省博物馆科技赋能建设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关注,科技赋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调研基本情况

  河南是知名的文物大省,丰厚的文物家底通过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得以展现。数字技术打破了博物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壁垒,带来更为人性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观感体验。为了解我省博物馆在保护研究、传承展示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和社会评价情况,本次调研选取7个省辖市27家博物馆和400余名居民,通过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进行。调研的27家博物馆中,已进行数字化或智慧化建设的博物馆有25家,占被调研博物馆数量的92.6%。

  表1 调研博物馆情况表

科技赋能整体满意 建设水平还需提升 ──河南省科技赋能博物馆调研分析

  (一)居民对我省博物馆科技赋能建设情况整体满意

  对居民参观博物馆的参观频率、参观体验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问卷调研显示,居民对我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较为满意,对博物馆科技赋能建设呈积极态度。93.1%的居民表示对博物馆扫码解说或触屏互动展示效果满意,74.9%的居民表示博物馆电子导览或机器人导览能够满足需求,95.9%的居民认为科技手段在博物馆建设中有重要作用,90.7%的居民认为博物馆使用的科技手段在提升体验方面效果较好。

  (二)博物馆对藏品数字化与保管环境建设较为重视

  对博物馆在文物科研和藏品保管收藏工作中应用的科技手段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博物馆使用了3D扫描与打印技术、建模等技术用于藏品的精确复制和数字化存档及展示,51.9%的博物馆建立了藏品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藏品的数字化分类、标记、检索、保存和共享,66.7%的博物馆使用了藏品保管环境监测系统或藏品保管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对藏品保存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藏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保存。

  (三)博物馆信息化推广途径日趋多样化

  数字化、信息化打破了博物馆与观众的时空隔阂,提升了博物馆服务水平,使观众了解博物馆的途径更加多样、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更加便利。调查结果显示,92.6%的博物馆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或官方网站进行线上推广和教育活动,63.0%的博物馆开发了二维码、场景扫描、智能推送等功能用于展品信息扫描和获取,59.3%的博物馆搭建了在线预约或购票系统,48.2%的博物馆提供了互动屏幕或触摸屏,40.7%的博物馆应用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服务公众。

  (四)博物馆对科技赋能建设态度积极

  科技赋能博物馆将先进的科技与博物馆职能相结合,以提供更丰富、更互动的展览和教育体验,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提升参观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目前,我省博物馆基本都在科技赋能建设方面有所规划,均表示要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上采取更加积极的做法,85.2%的被调研博物馆有在未来三年内引入新的科技手段的想法。在2023年有用于数字化或信息化建设经费的博物馆中,70.0%的博物馆计划在2024年增加对数字化或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金和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数字化建设水平

  在调研的博物馆中,八成的博物馆认为“资金和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科技在文物研究和科研、藏品保管收藏以及藏品数字化等方面建设与应用的首要原因。河南博物院数字化建设起步早、起点高,但近年来财政资金对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持续性投入不足,目前科技赋能水平已滞后于沿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2023年仅有29.9%的被调研博物馆有用于博物馆数字化或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仅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数字化投入占所有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20.0%。70.4%的被调研博物馆没有专门的科技团队负责博物馆建设的技术维护和创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表示,目前在编在岗30人,管理面积达260亩,点多面广,技术维护力有不逮。

  (二)科技系统运维成本较高

  63.0%的被调研博物馆认为“资金不足,无法承担高昂的科技设备和维护成本”,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表示开馆初期的数字化项目均面临因资金问题而导致项目运维到期难以续约。48.2%的被调研博物馆认为“技术人才缺乏,难以有效运用和维护复杂的科技系统”,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表示在陈列展览中只能委托展陈公司,其在陈列展览中多使用多媒体等高成本辅助展具设施,使得数字化运维成本占据博物馆大量经费空间。

  (三)信息化水平和展示设备技术相对落后

  对博物馆文物科研和藏品保管收藏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博物馆无一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技术,仅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与洛阳古墓博物馆有应用无损或微损检测分析技术。65.0%的被调研博物馆表示已经数字化并对外展示的藏品低于全部藏品的10.0%,59.3%的被调研博物馆表示缺乏全面、精准的藏品数字化收藏技术和设备,85.2%的被调研博物馆表示发生过因科技设备故障而影响观众体验的情况,洛阳牡丹博物馆表示曾多次受到科技设备发生故障的困扰。83.7%的被调研居民表示存在因科技设备故障而影响体验的情况。

  (四)新技术更新换代快,新设备引入成本高

  据了解,博物馆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目前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不同展馆、不同藏品数字化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河南博物院认为“现代科技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成本高,单靠博物馆难以支撑。”70.4%的被调研博物馆认为“新技术应用门槛较高,博物馆缺乏开展研究的设备和工具”,44.4%的被调研博物馆认为“科技设备更新换代迅速,难以跟上最新的技术趋势”。

  (五)科技赋能建设扶持政策效果不佳

  调查显示,仅有22.2%的被调研博物馆完全了解并享受针对博物馆科技建设的扶持政策,如洛阳古墓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洛阳牡丹博物馆认为,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科技赋能潮流之中,导致其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等。殷墟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牡丹博物馆以及郑州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表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六)多数博物馆缺乏科技赋能建设规划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在开展数字化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不同区域观众的喜好,建设适合本馆实际需求的“接地气”的智慧博物馆。仅22.2%的被调研博物馆在未来三年内对于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有详细计划并已列入预算”。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表示,希望能够建立专门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机构或部门,加强对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

  三、提升我省博物馆科技赋能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拓展资金与人才的引入渠道

  应为博物馆科技赋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设立提升博物馆科技应用水平专项基金,尤其要增大对基层博物馆的扶持力度。对投入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让更多精彩的数字化项目在博物馆场景落地。博物馆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并引进具有科技和文物保护双重背景的专业人才,提升博物馆的技术实力,提高博物馆内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二)强化技术攻关,不断降低数字化运营成本

  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项技术选题,加速高精尖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理论突破,将博物馆科技赋能相关技术作为重点孵化对象,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孵化,利用市场手段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应加快制定国内相关技术标准,推动国内博物馆数字化产品标准统一,降低技术不兼容带来的的额外运行成本。积极借鉴并引导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向博物馆领域迁移应用,在行业交叉发展与技术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博物馆信息化技术突破。

  (三)健全交流机制,引导建立长远发展规划

  健全观众反馈分析机制,把满足社会期望纳入发展目标,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博物馆发展方向的调整和优化。优化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相关部门,建立博物馆之间畅通的工作交流机制,挖掘现有技术和设备的多场景应用,分享学习国内外博物馆成功案例,共享数据建设成果。加强对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引导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数字化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