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全省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省”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产业优化、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向“新”发展。
一、工业经济市场主体大幅增加
五年来,全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大幅增长,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0.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8.7%。
制造业企业数量显著增长。五年来,全省持续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提高,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效果进一步显现。2023年末,全省共有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9.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40.3%,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5.3%,比2018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数达到6.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45.1%,拉动工业企业单位数增长13.6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主体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7万个、1.8万个和1.4万个,单位数合计占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0%。
工业经济主体结构优化。随着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全省私营工业企业和港澳台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快速增加,工业经济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末,全省共有私营工业企业18.76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58.8%,占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达到92.0%,比2018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08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28.8%。
二、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五年来,全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实施“三大改造”,在工业经济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以来,全省各行业、各类型工业企业保持平稳较好的生产经营状况,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0949.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6%。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资产规模比2018年末扩大,扩大面为63.4%。主要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8个行业资产总计比2018年末增长均超过5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8.1%;汽车制造业增长25.3%。2023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986.4亿元,其中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3035.3 亿元,占比87.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总量位列前五,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747.0亿元,占全省的42.2%。
工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近年来,全省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延伸,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占比显著提高。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613家,比2018年末增长43.6%,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21.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的6.8%,比2018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8483.5亿元,比2018年增长39.9%,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2%,比2018年提高6.9个百分点。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6858家,实现营业收入15618.7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的比重37.2%。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95.4亿元和2135.8亿元,合计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7.2%。
工业经济产出效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全省在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实施“三大改造”,智能化生产加速取代传统人工,企业人均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均营收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率水平大幅提高。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人均资产109.60万元,比2018年末提高28.04万元;人均营业收入94.21万元,比2018年提高16.37万元。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1.81万元/人,比2018年提高13.74万元/人。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工业企业达到48家。
工业产品结构优化。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工业企业装备水平的持续提升,全省主要工业产品种类更趋丰富,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矿山专用设备产量比2018年增长65.9%,新能源汽车增长71.0%,大型拖拉机增长1.3倍,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61.2倍,铜材增长87.9%,铝材增长25.7%。部分优势产品在全国市场居重要地位。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纱142.6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硫酸545.5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6%;化肥391.5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9%;十种有色金属494.2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6%;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1.47亿台,占全国产量的9.4%。
三、工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五年来,全省贯彻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锻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链,推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288个,比2018年末增长43.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是16.7%,比2018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1257个,占比29.3%;绿色环保产业770个,占18.0%,生物产业758个,占比17.7%。
“三新”产品高速增长。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三新”产品产量高速增长。2023年,全省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较2018年增长161.2倍,锂离子电池增长3.6倍,液晶显示屏增长77.5%,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5.9倍,光缆增长1.3倍,光电子器件增长23.8倍,光学仪器增长28.1%。充电桩、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稀土化合物等产品近几年也均持续快速增长。
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近年来,全省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级。2023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744个,比2018年增长131.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3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8.3万人年,比2018年增长4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914.2亿元,比2018年增长72.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51.9亿元,比2018年增长108.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17.7%,比2018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五年来,全省通过实施系统性政策组合拳,初步构建了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创新驱动引领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未来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挺起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