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统计网!
网站首页 | 河南统计微信
2016年河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来源:[地调队]区域经济统计调查处  时间:2017-12-11 16: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深入推进城市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并于2015年底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全国及各省城市发展指明道路。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分析形势,研究安排城市工作,推动城市快速发展。2016年,河南城市1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用事业不断完善、科教文卫再上新台阶、社会保障能力逐渐增强、环境质量总体趋势向好,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河南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城市面积增大,边界不断外延。2016年,河南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达1.96万平方公里,比2015年(1.59万平方公里)增加0.37万平方公里,增长23.1%;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占全省比重为11.8%,比2015年(9.6%)增加2.2个百分点。全省城市区域面积的不断增大,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更有力地承载城市跨越和腾飞梦想,将进一步发挥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密度降低。2016年,河南城市常住人口有2546万,比2015年增加148万,增长6.2%;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26.7%,比2015年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25.3%)增加1.4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幅度(6.2%)低于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增长幅度(23.1%),使得2016年城市常住人口密度由2015年1507人/平方公里下降为1300人/平方公里,下降13.8%,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加宽敞。

(二)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城市GDP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河南城市GDP达到1280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15年增长8.3%,高于全省GDP发展速度0.2个百分点。城市GDP占全省比重达到31.6%,比2015年城市GDP占全省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河南城市GDP占比达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且增长速度快于全省,体现了城市对经济的集聚效果。

2.城市财政实力不断提高。2016年,河南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1642亿元增加到1741亿元,增长了6.0%;其中税收收入由2015年的1222亿元增加到1238亿元,增长了1.3%,占全省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1%。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5年的2451亿元增加到2719亿元,增加了10.9%。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57.6%提高到2016年的58.0%,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41.0%提高到2016年的41.6%,提高0.6个百分点。城市财政各项指标的不断增长,为河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三)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协调

1.城市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模式,且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2016年河南城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8:42.4:53.8 ,与2015年的 4.2:44.0:51.8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个百分点。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1.7%下降为2016年的11.5%,下降0.2个百分点,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28.4%下降为2016年的28.1%,下降0.3个百分点,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与上年比增加0.1个百分点,由上可见,城市第一二产业在全省同产业中的占比呈下降态势,而第三产业处于上升态势。

2.城市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从总量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由2015年的491万人增加到502万人,增加了11万人,增长了2.3%。从从业人员结构分析,河南城市从业结构由2015年的0.2:54.6:45.2演变为2016年的0.1:52.0:47.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基本未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比重降低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员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从城市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全省比重分析,城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2.0%下降为1.0%,下降1个百分点;城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37.7%下降为36.4%,下降1.3个百分点;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20.3%上升为20.6%,上升0.3个百分点。从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相吻合。

(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城市在岗职工工资大幅增加。2016年,河南城市在岗职工人数有463万人,比2015年增加15万人,增长3.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2015年的2226亿元增加为2016年的2553亿元,增长14.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由2015年的49629元增加为2016年的55169元,增长11.2%。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超过城市GDP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6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33元,比2015年增加1657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88元,比上年增加933元,增长5.4%。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各项支出中:除衣着支出下降2.9%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位居首位,由2015年1365元增加到1525元,增长11.7%;其次是居住支出,由2015年3391元增加到3753元,增长10.7%;再次是交通通讯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6.4%和5.2%;最后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4和3.5%。

(五)城市公用事业逐步完善

1.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2016年,河南城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由2015年的22693万平方米增加到24075万平方米,增长6.1%;排水管道长度由2015年的15634公里增加到16335公里,增长4.5%;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包括自备水源)由2015年的875万立方米/日增加到911万立方米/日,增长4.0%,基础设施指标均呈增长态势,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2.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增强。2016年,河南城市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由2015年的215952万人次增加到223456万人次,增长3.5%;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由2015年的39092辆增加到39194辆,增长0.3%。此外,随着郑州轨道交通的铺设及运行,河南交通运输能力再上新台阶,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六)城市科教文卫蓬勃发展

2016年,河南城市科教文卫均有较大发展,科技发展尤为突出。从科技发展指标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最多、增长幅度最大,增加24476项、增长61.4%,达到64370项,其次是发明量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各增长48.3%和29.7%,分别达到11833项和33533项;从教育发展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为86870人,比2015年增长1.7%;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为1573006人,比2015年增长3.3%;从文化发展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体育场馆数和剧场、影剧院数均有所增加,分别达到1593个和70个,增长0.1%和12.9%;从医疗卫生发展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医院、卫生院个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和医生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医生数,增长10.7%、达到84631人,其次是医院、卫生院数,增长5.9%、达到1041个,再次是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5.3%、达到202240张。

(七)城市社会保障能力逐渐增强

2016年,河南城市社会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社会福利院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等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社会福利院数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幅度处于前3位,分别由2015年的5125263人、472个和5113473人增加为6347987人、576个和6222534人,分别增长23.9%、22.0%和21.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幅度次之,由2015年的3826557人增加为4273020人,增长11.7%;增长幅度处于个位数的分别是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由2015年的3029686人、3837874增加为3275641人、4019601人,分别增长8.1%和4.7%。

(八)城市环境质量总体趋势向好

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人们判断环境好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否看到蓝天白云,即环保部门统计的优良天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各省辖市优良天数平均(全省17省辖市平均数)为196天,比2015年的181天增加15天,增长8.4%,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分省辖市分析,2016年有15个省辖市的优良天数处于增长态势,其中增长天数最多、幅度最大的是平顶山,增加83天,增长76.1%;其次是许昌市,增加63天,增长38.7%,再次是漯河市,增加40天,增长幅度为26.7%,但洛阳、鹤壁、濮阳三市的优良天数处于下降态势,还需在提升环境质量的道路上更加努力。

二、河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河南城市发展总体形势向好,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但由于历史、区位、资源、政策、经济基础、科技人才、文化观念等因素,河南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经济财政实力发展极不平衡。从城市经济总量看,2016年有29.2%的城市GDP来自郑州,最高的郑州城市GDP(3744亿元)是最低的周口城市GDP(211亿元)的17.7倍,城市GDP超1000亿的城市只有郑州(3744亿元)和洛阳(1489亿元)两个省辖市,且两者差距很大,城市GDP总量处于第三位的新乡只有720亿元,比第二位的洛阳低一倍多。城市GDP在500亿元-720亿元(不含720亿元)的省辖市有7个,由高到低依次是南阳、许昌、漯河、开封、安阳、信阳和平顶山,其余7个省辖市的城市GDP均在500亿元以下。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看,郑州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016年达774亿元,占全省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44.0%,其次是洛阳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达181亿元,占全省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10.3%,其余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均在75亿元以下,最少的仅有25亿元,仅占郑州城市的3.2%。由此可见,河南城市经济财政实力发展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

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2016年河南城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8:42.4:53.8,为“三二一”模式,但17个省辖市中仍有8个省辖市为“二三一”模式。全省城市第一产业比重为3.8%,有10个城市第一产业比重大于全省水平(3.8%),最大的达到16.2%,与最低的(0.3%)相比,高出15.9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3.8%,有12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小于全省水平(53.8%),最低的只有29.0%。由此可见,2016年河南城市总体产业结构渐趋协调,但各城市间产业结构发展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促进各城市间产业结构平衡发展。

三是居民收入差异性较大。从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看,全省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55169元,只有4个省辖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3个省辖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省辖市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66320元比最低的42825的多23495元,是最低的1.5倍。其中,高于6万的省辖市只有郑州,50001-60000元的省辖市有9个,40001-50000元的省辖市有7个;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33元,只有3个省辖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4个的省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省辖市分别是郑州市和洛阳市,分别为33214万元和30752万元,其余15个省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3万元,最低的只有22471元,只有最高的郑州市的67.7%。

三、解决河南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意见建议

适度的不平衡能给河南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但差异较大的不平衡将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逐渐解决河南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大对极度不平衡城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河南城市发展不平衡是由于一些省辖市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区位和比较优势不明显、自我积累和发展较慢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对此,需要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扶持。具体是要在不削弱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上,制定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战略,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要加快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与周围地区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欠发达地区建设可以形成经济增长点的重点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逐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与不平衡性。

二是针对各城市自身发展现状,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逐步实现城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打好的“四张牌”之一,也是河南实现城市均衡的重要抓手,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造优化存量和扩大中高端增量并重、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并举,加快河南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兴产业体系。具体来说,郑州、开封、洛阳等产业结构较为协调且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要继续发挥产业优势,提高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能力;焦作、濮阳等资源枯竭城市要转变主要依靠发展开采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顺利转型;安阳、新乡、三门峡、南阳等工业发达地区应在现有工业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平顶山、鹤壁、许昌、漯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产业模式还停留在“二三一”结构的城市,要优先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缩小与产业结构已经优化升级城市的差距,逐步实现全省均衡发展。

三是要依托中原城市群发展机遇,促进并实现全省均衡发展。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均在中原城市群的范围之内,并有12个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发展区,6个城市为辐射带动区,这为河南实现城市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各地应紧抓中原城市群发展契机,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且因地制宜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画地为牢、地方保护主义等区域分割,踏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促进并不断实现河南城市均衡发展。






1     城市:指城区,不包括市辖县(市)。  
2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河南城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河南城市在岗职工人数。